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六十章,以生动的烹调事例为喻讲治理诸侯大国的原理,要求诸侯王不要朝令夕改,要依道而行。此章是从当时世俗的角度立论的。有些诸侯王以为,国家治理不好,是有鬼在捣乱。老子则告诉诸侯王,如果按照道的要求来治理诸侯国,即使有鬼在捣乱,也不可能产生作用。由于有了道的作用,鬼即使还在活动,也不会伤害到人。不是鬼本身变好了,不伤害人,而是因为圣人从根本上不伤害人,所以鬼也不可能伤害人了。以道莅天下,则有圣人辅佐也,道能让鬼不可能发挥作用去伤害人,圣人从本性与本心上就不会去伤害人,两种正面的力量合为一处,诸侯国则大治。

在老子所处的春秋末年,还不可能直接地提出无鬼、非鬼的思想。但在尊道的哲学思想前提下,让鬼不能发挥害人的作用,已经是思想的进步了。晚于老子一百多年的墨子还提倡“明鬼”,希望借助这无形而神秘的力量来劝诱诸侯王与普通人做好事。汉代哲学家王充的无鬼论,也不是否定鬼的存在,而只是说鬼作为阴气,实际上不可能发挥作用。王充与老子相隔六百余年,非鬼的思想也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可见,哲学理性的进步其实是十分艰难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1。以道莅2天下,其鬼不神3;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4

注释

1小鲜:小鱼。

2莅:临也。即俯视、君临的意思。

3其鬼不神:鬼,古人认为,人死归土后仍然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并活动着,称之为鬼。在气论的传统下,多将鬼视为一种阴气。神,此处作动词,产生神妙的功能。

4德交归焉:其美好的德行合并到一个合乎治道的诸侯国里。焉,处所代词,代指合乎治道之诸侯国。

译文

治理一个大的诸侯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不要胡乱地翻动]。让道君临天下,即使有鬼也不能发挥其神妙的功能;不是鬼不能发挥其神妙的功能,而是即使它发挥了神妙的功能也不能伤害人;也不是它的神妙功能不想伤害人,而是因为圣人从根本上就不想伤害人[,故不让鬼的神用去伤害人]。这样两种不伤害人的结果加在一起,就使得政治的美德交归于这个诸侯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