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十八章,从道的角度批评周代文明,认为仁义、智慧、孝慈这些正面价值,其实都是更为根本的价值丧失之后出现的次一级的价值,并不值得大力地宣传。人们应该追求更为根本的有道社会,即上德之世,追求国家秩序的安宁。

大道废1,有仁义;慧智2出,有大伪3;六亲4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1废:坏也,弃也。

2慧智: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所讲的智慧一词,是指与道之朴实、无华相反的“智巧”之义。

3大伪:高度的人为化,即指周代的系统的文明化的制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的虚伪,不诚实。荀子有“化性起伪”之说,其所说的“伪”即是老子所说的“伪”。然荀子是从肯定性的角度来论述“伪”的。

4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兄弟包含了姐妹,子包含了女,古代女儿亦称子。

译文

大道的法则坏弃之后,于是出现了仁义;人们的智巧产生了,于是出现了最系统的人为制度;六亲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和睦了,于是社会上就出了一些孝慈的现象;国家的根本秩序紊乱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忠臣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