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2025年09月15日
第七十九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六十八章,主要阐述实践性的智慧,即如何做事。“古之善为士,微妙玄通”,绝对不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形象,只要表现为固定的“武”的形象,就不可能是善为士之辈了。而“武”所呈现的是一刚强的形象,更不可取。本章所讲的善为士、善战、善胜敌、善用人等,都是以合乎道为法则的。而合乎道的法则即是不强行地与人争一时之气,而是应当找到克敌制胜的有效法则。凡是强行地依靠人的主观愿望来做事,不合乎道的要求,最终都会失败的。故此章所讲的配天、古之极,都是讲要合乎道的要求。
此章中“不与”一词,历来争论颇多,高明《帛书老子校注》本解释最详。“不与”之“与”即“相当相敌”的人。毛泽东创造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争原则,与老子的军事思想似乎高度一致。
善为士者不武1,善战者不怒2,善胜敌者不与3,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4,古之极5。
注释
1武:与文相对,指一种蛮力。
2怒:发怒、动气。
3不与:即不争也。古者与力量对等的敌人交战曰“与”。
4配天:即合乎天道的法则。配,匹也,合也。
5古之极:古,即道也。道在时间性上最为古老,先天地而生,不古而何?极,根本法则也。古之极,即亘古之法则,亦即不变之法则,与今人讲的永恒之法则相似。中国古人之所以喜欢讲“古之极”,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经时间检验过的正确东西才是可靠的。中国古人一般很少讲绝对、永恒等超时间性的、涵盖未来的法则,他们认为自古以来的可靠法则,在当下、未来应当也是有效的。
译文
善于做士的人不自逞雄强,善于作战的人不动怒气,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势均力敌的对手硬拼,善于用人的领导总是表现为谦下。这就叫作不争的德性,这就叫作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这就叫作合乎天道,这是亘古以来的神圣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