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二十三章,主要是阐述道行有常,偶然的暴烈现象不会持久,进而讨论人事的行为准则及其结果,实与民间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相近。人世的一切结果都是与自己的行为相适应的。老子此处所论,已经包含有后世因果论的思想。只是此处表达得还比较含蓄,没有秦汉以后各大宗教中因果论思想那么明白与强烈。
本章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讲大自然的运行法则是无声无息的,暴风骤雨的狂暴现象是不可能持久的。故在人世间做事要按部就班,以合道的方式展开。第二层讲依道据德做事,与从主观想象出发,以不合道的方式做事的不同结果,以非常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后世因果论的哲学观念。依道据德做事,就会得到道与德的支持,结果肯定是好的;以不合道的方式做事,其结果自然也就与失败为伍。第三层直接批评统治者,认为人民之间之所以有不信任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统治者对人民不够诚信所导致的。
希言自然1。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2,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3;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
1希言自然:希言,用节奏很慢、人的耳朵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来说话。该词与“大音希声”的“希声”结构相同,即节奏很缓慢的言说,与飘风、骤雨急促的言说相反。自然,即道法自然的自然,亦谓道本来的样子。道在听觉方面的表现是“听之不闻名曰希”。
2此句承上文,省略“故从事于”几个字,下一句亦同此结构。
3道亦乐得之:即“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道虽是自然而然地运行,但自然而然地就会帮助善人。而老子所谓的善人,即是合乎道的要求的有德者,依道而行事,自然而然地就会成功,故曰天道常助善人,正如此处所言守道,道亦乐得之。此为拟人的话语,可见老子语言之古朴。
译文
用节奏很慢、人的耳朵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话是道的自然而然的表现。所以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不会下一整天。谁主宰着这件事情呢?是天地啊。天地都不能让一种狂暴的行为持续很久,更何况人类呢![哪能让一种暴烈的行为持续很长的时间呢!]
所以一生按照道的要求做事的人,其人与道的法则相同;[一生按照]德的要求做事的人与德的法则相同;[一生按照]失的方式做事的人与失的法则相同。与道的法则一致的人,道也乐于与他为伍;与德的法则一致的人,德也乐于与他为伍;与失的法则一致的人,失也乐于与他为伍。
统治者的诚信度不够,社会上当然就充满着一种互不信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