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五十九章,主要阐述“治人事天”的根本原则——啬。老子的“三宝”之一是“俭”,啬与俭意思相通。啬之本义为农夫收敛粮食,引申为爱惜,又引申为节省。其贬义为吝啬。作为诸侯王,俭,故能广。只有爱惜民力,同时也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精力,才能合乎道的要求。老子又讲“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故啬与俭,是诸侯王管理人民与遵循天道的根本法则之一。能坚守此根本法则,就可以说把握了治国之道,就可以让诸侯王的国运长久。

本章在论述方式上采取了一种明快的递进方式,在修辞学上可以说采用了顶针的手法,进而鲜明地表达了“重积德”行为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其实已经蕴涵了战国时代门客游说的手法。“重积德则无不克”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变相的说法,而“无不克则莫知其极”一句还带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意谓只要你能遵守“啬”的原则,那最后所能达到的功效是凡人无法预测的。这一说法对于有些好大喜功的人来说,还真有一定的吸引力呢!

治人事天莫若啬1。夫唯啬,是谓早服2。早服谓之重积德3,重积德则无不克4,无不克则莫知其极5,莫知其极,可以有国6。有国之母7,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8,长生久视之道9

注释

1莫若啬:莫若,不如也,没有什么比得上。比较之词也。啬,爱也,吝啬也。此处不是贬义。引申义为节省。

2早服:服,得也,得于道也。早服,早得道也。

3积德:老子重视德的渐进获得过程,如老子说“含德之厚,比如赤子”,即是讲积德的结果,也体现了积德的过程。

4克:能也。

5极:边界也,极限也。

6有国:把握诸侯国家之根基。

7母:道也。

8深根固柢:深根,让根扎得很深。固柢,巩固根本也。

9长生久视之道:本义为让国运长久。后来道教养生家多从养生的角度来解释此句,将此句看作是追求长生不死的法则。这可以说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

译文

治理人民与侍奉天道没有什么比得上啬的原则[更重要]。正是这个啬的原则,能称得上是尽早地得道。尽早地得道又称之为重视积德,重视积德就能够无所不能,无所不能就没有谁知道他的限量,没有谁知道他的限量,就可以把握治国的根本了。拥有了治国的根本之道,就可让国运长久。这一切就叫作深入扎根稳固根本,是“长生久视”的根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