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三十一章,主要表达的还是老子的反战思想与重视和平的政治思想,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是从原则上确定“佳兵者,不祥之器”,有道的统治者不采用这种政治路线来治国。第二层进一步讨论如何用正确的制度与心态来对待“不得已”要使用的战争机器。此层将歌颂胜利与歌颂杀人、以杀人为乐的实质性的恶果联系起来,颇具哲学的深刻性,具有老子哲学所特有的“慈”人之心,是老子“三宝”思想的具体化表现。第三层进一步阐释了如何面对战争中的杀戮与战胜后处置胜利的方式。在礼制时代里,老子主张以“丧礼”的方式来处理胜利的结果,实在深刻而仁慈。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今后也不知道有哪位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
夫佳1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2,故有道者不处3。
君子居4则贵左,用兵则贵右5。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6,胜而不美7。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8。杀人之众,以哀悲泣9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
1夫佳:王念孙认为是“夫唯”之讹,还有人认为“佳”字疑衍。其实“佳兵”即甲兵之类的装备很好、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的军队。从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角度看,越是装备好、战斗力强的部队,其杀伤力也越强。故称“佳兵”为“不祥之器”,与世俗社会好战的人们,以“佳兵”为卫国、攻城略地之利器,正好相反。
2物或恶之:物,人也,泛指普通的人。此处为老子论证之技巧,用反衬的方式论证“佳兵”是圣明的国君不足以凭借的东西。
3不处:不止也。即不停留于以“佳兵”来维持国家安宁的治国境界,而应当用“以道治国”的思想原则来要求自己。
4居:日常生活为居,有时作“平居”。
5贵右:古礼性质有五大类,可略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种。以吉凶两种性质而言,冠、昏、祭、乡、射、朝、聘等属于吉礼,而丧礼、军礼属于凶礼。《逸周书·武顺》篇云:“吉礼左还,顺天以立本;武礼右还,顺地以立兵。”
6恬淡为上:即以恬淡的心态对待战争之事,不要将其视为升官发财的好机会,更不能将其视为报仇雪恨的好机会,而要将战争之事视为人世间“不得已”的事情,进而就会以平常心来对待,用理性的方式来对待战争及战俘。不会采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方法来从事战事,尤其是杀害战俘,甚至使用违反人道最基本原则的手段,如决堤以伤害无辜等,这对于国君与高级将领来说更应该如此。
7不美:不歌颂,不赞美。
8以丧礼处之:高延第《老子证义》云:“上将居右,以其专杀。古者遣将,设明衣,凿凶门而出,以示必死,故预以丧礼自处。”今人彭美玲亦云:“古人在动态的行军用兵方面,或因右手为便而称‘尚右’,或因其事暗寓凶丧之意而称‘尚右’。”(《古代礼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礼为中心》,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出版,1997年版,第255—256页)
9泣:当为“莅”之讹,临也。
译文
那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其实是不祥的器物。即使普通人都可能厌恶他们,所以有道之人肯定不让自己停留在追求强大的武力以治国的境界。
君子们日常生活以左边为贵,打仗时以右边为贵。[因为]军队是不祥的器物,不是君子们所依靠的器物。不得已非要用兵打仗,[这时]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战争这件事并以之为最高的行事原则,胜利了而不要去歌颂胜利。如果去歌颂胜利,[其实]是歌颂杀人。那些以杀人为快乐之事的君主,是不可能在天下万民中实现自己的霸主事业的。
吉事以左边为贵,凶事以右边为贵。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种军礼是要表明我们应当用丧礼的方式对待战争。战争中杀死的人过多,应该用悲哀的心情来对待战后的结果。战争获胜了,用丧礼来对待胜利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