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六十一章,主要阐述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相处之道,尤其是针对大的诸侯国而言,给他们提出了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其他小诸侯国的外交之道。这是老子贵柔、示弱的基本哲学思想在诸侯国外交层面的体现。老子提出的这一诸侯国的外交之道,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不一定有效,但作为一种外交的政治理论而言,的确包含着一些可取的思想因素。老子在诸侯国的外交层面讲的谦下,实际内容即是以德化人,以德感人,大诸侯国不凭借军事、武力来征服小诸侯国,小诸侯国不贪求眼前利益,以欺诈的方式与其他诸侯国相处。老子特别强调了大诸侯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诸侯国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不要以大欺小,体现了老子对弱国的关心。然而,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没有去接受老子提出的“谦下”的外交政策,而是在战争中一个个走向灭亡,最终被秦国所灭,而秦国也很快二世而亡。今天的国际社会颇类似当年中国的战国时代,老子的这一诸侯国的外交思想能被今天的各国领导人接受吗?

大国者下流1,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牝常以静3胜牡,以静为下4。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5;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6。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7人,小国不过欲入事8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9

注释

1下流:江、河之下游。

2交:汇聚也。

3静:安静,相对雄性动物喜欢奔跑而言。

4下:处于下位。此为隐喻的说法,喻谦下之意也。

5取小国:不用兵而获得一国之归附。

6取大国:此处“取”字当作被动用法,意谓“取于大国”,即无须进贡而被大国接受,并予以庇护。

7兼畜:即兼而有之,使之成为盟友也。畜,通“蓄”,聚也。

8事:侍奉。

9下:谦下。

译文

大的诸侯国好比是江河的下游,是天下其他小诸侯国汇聚的地方,类似于天下之中的牝类动物。牝类动物常常以他们相对安静的性情而战胜牡类动物,它们以自己的安静而自处下位。因此大的诸侯国凭借此道而谦下地对待小国,就能够不用劳师而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凭借此道而甘愿居于大国之下,就能够被大国接纳。因此有的诸侯国因为谦下而获得其他诸侯国的归附,有的诸侯国因为谦下而被其他诸侯国接纳。大国的基本动机就是想兼收并聚其他小国,小国的基本动机就是被大国接纳而侍奉大国。如果让这两者都分别能得到其想要的东西,就大国而言最恰当的方式是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