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2025年09月15日
第十八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十七章,在此章中,老子给出四个衡量执政者好坏的标准,又将社会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现象归咎于执政者失信在先的结果。老子告诫执政者,要效法道的样子去治理社会,当一切都很有序化的时候,老百姓根本没有意识到执政者的宰制力量的存在,而自以为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这才是最理想的政治。这也可以说是老子理想中的一种圣人之世或圣人之治。
太上1,下知有之2。其次3,亲而誉之4。其次5,畏之6。其次,侮之7。
信不足焉8,有不信焉。悠兮9其贵言10。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
1太上:最高明的统治者。
2下知有之:在下的普通百姓知道有那么一个在上者,但不对他们实施强制的政治措施。之,代指最高明的统治者。陈鼓应引古代多种《老子》版本,认为此句为“不知有之”。今从王本原文。
3其次:比最高明的统治者下一等的统治者。
4亲而誉之:亲,近也。誉之,赞美他。
5其次:比第二种统治者又下一等。
6畏之:惧怕他。
7侮之:即民众不再听从上位者的指令,甚至会造反,将他赶下台。是曰侮之。
8信不足焉: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够充分。焉,处所代词,即“之处”之义。此句的断句与楼校本不同,将“焉”字前属。
9悠兮:悠,通“犹”,即犹豫、谨慎之义。
10言:统治者或曰执政者发布的文告、政令之类,非一般性的说话。
译文
最高明的统治者,下面普通的民众仅仅知道有他存在。下此一等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而且赞誉他。又下此一等的统治者,百姓畏惧他。最下等的统治者,百姓会侮辱他。
社会上信任不充分的地方,其中早已有失信的行为在先了。谨慎啊执政者要重视自己发布的政令。如果一切事都成功了且完满地实现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然而然达到的啊[,这就是最好的执政者所达到的无为而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