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四十九章,主要阐述老子的政治主张与价值原则,将道法自然的总原则落实到政治治理的过程之中。全章可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即是开头两句话,阐述了总体的政治治理原则:圣人不用自己个人的想法来治理天下百姓,而是要按照百姓的想法来治理百姓。这一政治治理原则是道法自然的总原则的具体化运用,也体现了老子的民本思想。第二层进一步将此民本思想具体化,提出了“德善”与“德信”的两个更加具体的操作性原则。第三层则进一步阐述圣人之治的方法:让天下百姓不要有太精明的分别之心,要求人们回归到孩童的天真状态。此一方法与“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意思相通。
老子在本章提出的政治治理原则的确很诱人,根据百姓的想法与要求来治理天下,颇有一点儿现代自由主义的气息,但实际上难以做到。每个百姓的具体想法是不一样的,这些千差万别的“百姓心”能否有一个最小的公倍数是可疑的。即使有最小公倍数,那圣人是以最小公倍数的“百姓心”来治理天下呢?还是以千差万别的“百姓心”来治理天下呢?老子提供的文本似乎并不能告诉我们。不过,德善、德信的观念还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中的罪犯,我们还是应该以基本的人道态度来对待他们,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这就是“德善”观念的意义所在。“德信”观念亦如此,对于不诚信之人,我们还是应该以讲诚信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否则我们本身就破坏了诚信。这是老子“德信”观念的意义之所在。虽然我们不能让天下人都回到童真的状态,但要求大家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减少地球资源的浪费,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算计,让人性尽量回归到一种纯朴的状态。这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活观念。
圣人无常心1,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2;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3。信者,吾信之4;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5,为天下浑其心6,圣人皆孩之7。
注释
1常心:恒常不变之想法,实此处指固化之想法。
2善之:以善的态度对待他。
3德善:此德善即合道之善,是超越人世间善恶对立意义上的善。用现代伦理学的观点看,即是元善。但伦理学中的善,既涉及宗教教派,也涉及学派,不同教派与学派对于“元善”的规定并不相同。故老子的“德善”也只能是道家学派的元善,并不一定能被儒家、墨家或其他文化传统所认同。后文“德信”亦是这样,是指合乎道的诚信。
4信之: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他。
5歙歙:关闭的样子。与“闷闷”一词的意思相近。
6浑其心:浑,动词,消除区别,使之浑然一体。
7孩之:孩,动词,使动用法,让他们都回到孩童状态。
译文
圣人没有属于他个人的固化的想法,常常将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
善人,我用善的态度对待他;不善的人,我也用善的态度对待他:这就叫作德善。诚信的人,我用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用诚信的态度对待他:这就叫作德信。
圣人在治理天下时关闭各种智巧的通道,其目的是让天下之人的心灵保持一种浑然不分的状态,圣人希望让他们都回归到孩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