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七十章,以抒情诗的方式再次讨论了知与行的问题。老子自许甚高,将自己的哲学思想比为他理想中的圣人所拥有的宝玉,一般的人无法理解,因而表现出巨大的孤独感。但正如本书第四十七章所言,世人按照他们的方式快乐地生活着,老子也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以恪守大道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为世人的行为而动摇自己的人生原则。他非常自信,认为谁若是以他所说的话为准则,就一定会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全章可分为两层来理解。第一层说他所阐述的道理浅显、明白,很容易做到,但遗憾的是天下的人都不理解,也都没有做到。第二层主要是批评世人的无知,因而不理解他所阐述的道理,他只能以被褐而怀玉的圣人为榜样,恪守自己所信奉的大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1知,莫能行。

言有宗2,事有君3。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4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5

注释

1莫能:没有谁能够。

2宗:主也。此处实指一种理论的主旨。

3事有君:一切事情都有主宰者。君,主宰者。

4则:动词,以动用法,以某某为法则。

5被褐怀玉:被,音pī,通“披”。褐,粗布衣。怀玉,隐喻,指拥有无尚价值的珍宝。后世中国艺术中描写的高人形象,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绘画作品中,这类“被褐怀玉”者,比比皆是。

译文

我所说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践。但是天下之人没有一个听得懂,没有一个人去实践。

所有的言语都有主旨,所有的事情都有主宰者。正是因为人们普遍的无知,所以没有人了解我啊。真正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而效法我的人将是尊贵之人。[由于世人的普遍无知啊,]所以导致圣人常常只能穿着粗布大衣而怀抱着自己美好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