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三十三章,主要表达了老子以哲学概念对当时通行观念的重新规定,体现了老子对中国哲学思想内涵的丰富与发展的独特贡献。特别是最后一点对长寿的重新规定——死而不亡者寿,即是将“不朽”规定为长寿,是对《左传》中提出的“三不朽”观念的一次哲学提炼,富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知足者富3,强行者有志4。不失其所者久5,死而不亡者寿6。
注释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一句将智与明区别开来,合起来为明智。一个明智之人,既要能够了解他人,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一句话将“有力”与“强大”区别开来,战胜别人只是有力,而自己能战胜自己的弱点,才是真正的强者。
3知足者富:这正是“知足之足,常足矣”的另一种说法。富有,并不是现实的财富在量上的巨大,而是人的自我观念上对于何者是满足有一种真切的体认。实际上的富翁可能因为欲壑难填,他就不是真正的富有。这一思想极其深刻。
4强行者有志:老子以力行自己的理想作为“有志”的标志,是用行动、实践来考察一个人的理想。孔子从他的学生樊迟那里也领悟到:考察一个人的志向,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这一点与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
5不失其所者久:即长时间地坚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久,恒也。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事业,要有恒心。故老子对于“久”的规定就不是从抽象的时间长短来考虑的,而是从人的具体生命经验来思考的,也即是说,他是从人的存在经验来思考时间性的问题。
6死而不亡者寿:自然生命已死而其声名不消失,指有德、有功、有言存留于世者。寿,长寿。老子是以“不朽”来规定长寿。由此亦可以看到,老子的“长生久视之道”绝对不是一般性的生理上的长寿。
译文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称之为智者,能够了解自己的人称之为慧者。战胜别人的人称之为有力量,自己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称之为坚强。知道何者为满足才是真正的富有,克服困难践行自己理想的人称之为有志。不丢失自己事业的人称之为恒久,生理上死亡而声名不消失的人称之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