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三十章,主要表达了老子的反战思想,表明老子的道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将是一种和平主义的政治理念。全章可从三个层次来加以理解。第一层表达的是一种正面的政治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不以兵强天下”的理由。因为,任何大战之后都有非常恶劣的后果,国土荒芜,年成严重歉收。第二层表达的是一种适可而止的政治方法论:“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这可与儒家“中庸”的观念相互发明,而且更进一步,对于事情的结局,特别是作为取胜的一方,要保持一种低调,不要在胜利之后还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胜利,一则刺激失败的一方,一则助长自己的骄傲心态。第三层回归到道论层,要求让事物保持在一种适可而止的、富有生机的状态,以避免过早地走向死亡。“物壮则老”的说法非常值得玩味,老子认识到并承认事物是会变老的,最终会走向死亡的结局。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不能人为地加速死亡的过程,而恰恰要通过“辅万物之自然”的正确方式延缓事物走向死亡的速度。物以合乎道的方式走向终点,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因为人的错误行为而提前走向终点,这是可悲的。这便是先秦道家关于生命和事物发展结局的智慧性的认识。由此,我们似乎也可以进一步地理解老子“为无为”思想的幽深意味。

以道佐1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2,其事好还3。师4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5而已,不敢以取强6。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7。物壮则老8,是谓不道,不道早已9

注释

1佐:辅佐。

2以兵强天下:通过武力的方式胁迫天下人追随自己。这里似乎是对霸道的否定。老子虽未直接提出王道与霸道这一对范畴,但他提出了以道治天下的观念,反对以武力强迫天下人的意思,已经包含了肯认王道,反对霸道的政治思想了。

3好还:容易产生报应。好,音hào。

4师:军队。

5果:历史上有济、成、胜三种解释,于词义与语义均可通。果与敢、断之意相通,亦可释为决断、果断。此处取“成”之义,似乎更为妥当,意谓政治行为善取其有所成而已,不敢自矜、自伐。

6以取强:即以强取,意谓以强力的方式获得成功。

7强:逞强。

8老:衰老,喻指死亡。

9已:结束,亦喻指死亡。

译文

用道来辅佐人君治国的人,不劝诱君主用武力的方式强迫天下服从,[动用武力]这种事情很容易生产坏的报应。两支军队对垒的地方,良田与村庄就会变成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主力军队作战之后,国家就会出现年成严重歉收的恶果。[人们做事]善于获得成功就可以了,不敢用强力的方式获得成功。成功之后不要自我矜持,成功之后不要自我夸耀,成功之后不要骄傲。成功是[人类做事]需要达到的一种不得已的自然结局,成功后不要再一味地逞强[以遭人忌恨]。任何事物人为地加速推进到鼎盛状态必然会迅速地走向衰亡,这种做法叫作不合乎道的要求。一切不合乎道的事物都会迅速地提前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