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导读
本章为王弼本第六十九章,是老子军事思想中较为具体的部分,既体现了他的战略思想,也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对于不得已而用之的战争机器,一旦发动了,就必须慎重对待。在这章里,老子的贵柔、示弱的哲学思想也得到了体现。本章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次是前三句话,讲进入战争的状态后,不要采用哪怕是一寸的主动出击的姿态,但可以有一尺的退缩,这是基本原则。第二层是讲具体的战斗过程中,要有辩证、灵活,甚至是虚灵而近乎神妙莫测的战争艺术,以无具体之阵势、无具体之把柄、无具体之敌人力量、无具体之兵种投入战斗。第三层在第一层意思的基础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不要轻敌的根本原则,而且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战争取胜的原则:“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而所谓“哀者胜矣”,即是慈者取胜。这种慈者,不只是慈爱士兵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代表了战争的正义方,以爱惜民命为其战争的根本基础。
用兵有言1:吾不敢为主而为客2,不敢进寸而退尺3。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5。故抗兵相加,哀者6胜矣。
注释
1用兵有言:针对具体的两军对垒的作战原则而说。有言,谦词,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以转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今天“据说”之意相当。
2不敢为主而为客:老子三宝之一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主,即不敢先于对手而动。故此句意思是决不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而是采取被动应战的姿态。这与老子在本书第四十一章所讲的“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的思想,一脉相承。老子反对主动出击的战争,但不反对防卫式的战争。老子是和平主义者,但不是投降主义者。
3不敢进寸而退尺:不贸然地向前推进一寸,守势也;宁可向后退一尺,谦让也:贵和平也。
4此句中“行无行”的第二个“行”字读háng,意为阵式。整个四句话的意思是讲无成势可执,既无具体之手臂可以奋击,亦无固定的、可预知的敌人队伍需要迎击,更无固定兵器可以使用。这里主要强调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特点,不能完全按照作战室里预定的方案去作战。在具体战斗中,依据具体情况,任何东西都可化为武器,也无法预知哪股敌人会窜出来,而自己的部分队伍因为有临时要求有时也会被抽走。老子对于具体战争中的复杂情况似乎有较清醒的理性认识。
5吾宝:即本书第九章所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之三宝。
6哀者:即慈者。《说文·口部》:“哀,闵也。”
译文
根据打仗的人说:我从来不敢作为战斗的主方而是作为战斗的客方,不敢向前推进一寸而宁可退守一尺。这就叫作无固定阵式用兵,无具体把柄可握,无固定的敌人可击,无固定的兵器可用。战斗中没有比轻敌的行为能引起更大的祸害了,轻敌就差不多要丧失我们的战争法宝了。因此,举兵投入战斗,爱惜士兵与民众生命的一方面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