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野斋居八景

南野斋居八景

南野斋居在沙溪湄溪上,湄溪即《穿山志初稿》中所称之湄泾,西南自盐铁塘。东北流至冯家桥市,东入浪港,北通陈家港。这是名处士陈继善别业,并以其号名之。后归其子陈符所有。

陈继善,字从道,明代沙溪人,家住涂松,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富民,也是一位文人。据说,明初著名画家沈周入赘到涂松陈家,其岳父就是这位陈继善。而当地名士陈符和陈蒙,正是陈继善的儿子和孙子。如此而言,我们应该对他刮目相看。

其实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陈继善的为人处世更足以令人称道。

陈继善曾经梓行过翰林院修撰、沙溪人张洪的《中庸讲义》,作为课读门生弟子的范本。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云:富不过三代。陈继善因为家中广有良田,更有多处别业,生怕自己去世以后子孙为争夺产业而造成不睦、族群不和,所以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古训为宣导,大书“平轩”二字,颜其堂,作为训诫。

靖难以后,龚诩投戈逊于滨海之地,隐姓埋名,匿居于荒江野村之中。陈继善得知其为直谏忠厚之士的后人,遂为之庇护,并且以子若孙师之(根据地方史料记载,陈继善的儿子陈符、孙子陈蒙均为龚诩弟子)。后来龚诩的年纪逐渐老了,陈继善担心他没有子嗣终老后因贫窘而无法入土为安,便预先为他备置好了一口棺材,使他消除后顾之忧。对此,龚诩十分感激。龚诩在《哭陈南野先生》的长篇挽诗中写道:“星霜三十周,始终心不渝。睽违几寒暑,云树方嗟吁。复怜身后穷,棺衾预为储。如此绻恋情,宁与管鲍殊。”“泪为知己流,老眼谁为枯”,所说的就是这一件事。哀恸之情跃然纸上。

如上所述,古人在保持友情、尊重老师、尚德尚义等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陈继善所筑的南野斋居,中有景点多处。与他同时代的长洲人刘溥曾有《南野斋居八咏》。诗云:

心远楼

闲心约孤云,遥遥度江巘。

寄与楼中人,道心莫容远。

耕云楼

朝耕陇上云,暮耕陇上云。

陇云耕不断,町畦谁复分。

按:《沙头里志》中为“耕云亭”。“谁复分”《沙头里志》中为“复谁分”。

适趣亭

茅亭在树下,布置适其可。

有趣人不知,闲来独自坐。

映雪斋

夜坐雪斋里,寻思古人义。

清光入门来,照见书上字。

藏春园

采采园中花,枝枝一何好。

方寸有生涯,春风几曾老。

万玉坡

净扫林下苔,清风凉不绝。

何时载酒来,相邀弄明月。

宜秋径

秋风吹桂菊,丛丛他日开。

不是桃源路,何人得往来。

寒香阁

寒英开复落,涧水流香去。

幸得根株存,开时复相聚。

刘溥,字原博。祖、父皆以医得官。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名列“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有《草窗集》。

时至今日,南野斋居已经不见踪迹了。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