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泾塔

茜泾塔

茜泾古镇中心建有方塔一座,相传为三国时吴国太徐妃请能工巧匠所建,故也称“徐妃塔”或“吴妃塔”。茜泾塔位于镇中心东、南、西、北四条街的交会点上。砖结构,四方形,高四丈余,五级,是由砖垒成的实体方塔。上有三国东吴赤乌(238—251)年号。由此推断,此塔当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茜泾记略》摘引的古塔诗两首印证:“徐妃一去已千年,古塔亭亭尚卓然。绝似凌空一枝笔,醉吟借我尽江天。”“赤乌旧号仰前徽,回首江东霸业非。一塔深心千载溯,到今犹自忆徐妃。”千百年来,雄伟的砖塔是茜泾的象征。相传当初塔将完工时,工匠们发觉被觅宝的人盯上了,于是便将塔顶连同装有宝珠的波斯匣一起抛入池中,故茜泾塔从未有过塔顶。后来有渔夫在池中网得波斯匣,但匣内已空无一物了。城南距古塔一里许,有一个池塘,俯瞰水面,能见塔影在水中晃动,似游龙一般,人皆称奇。这就是被人们推为茜泾八大胜景之首的“南池塔影”。

茜泾塔旧影

后来,因年久失修,风化侵蚀受损,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宋徽宗治下,进行过较大的修葺,使其面貌一新。清同治十年(1872)4月6日,顶部坍落砖二担余,人争取之,说是可以做砚。但再没有修葺过。一直维持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古塔下,历来被公认为是争辩是非、解决纠纷的好地方。民间每有纠纷,双方都会嚷着:“到塔底下去讲。”1954年,此塔被列为危险建筑,由省历史博物馆监管拆除。

(倪庆升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