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孝寺
广孝寺位于浮桥镇茜泾集镇纵轴线北门,北起现浏家港中学校址,南至乐园路以南的荷花池住宅小区。
广孝寺始建于唐咸通十四年(886),初名怀让寺。据《茜泾记略》记载:北宋淳化元年(990),僧志琼道清修建。宋元间渐荒废。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僧志积暨里人陶福鼎重建怀让寺。康熙年间,里人捐资重建大殿,有六房僧,有山门、天皇殿、暨石台、石栏、石镜、土人得月楼。寺中陈列有明代开沟掘得之石琉璃僧像十座。里中文人曾结诗社于此。
相传明少师姚广孝辅佐燕王朱棣夺取天下后,功成身退,归隐怀让寺,并担任主持,重兴土木,改寺名为“广孝讲寺”。
姚广孝(1335—1418),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本医家子,幼名天僖,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庵,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与高启、杨基等人结为好友,高皇后死后,主持庆寿寺。太祖死后,建文帝即位,依次削夺诸王。道衍秘密劝成祖并助其起兵反叛。成祖即位,授予僧人道衍录司左善世的官职。永乐二年(1404)四月,成祖加封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为他恢复姓氏,赐名广孝。姚广孝常居僧寺之中,朝见皇帝时穿官服,退朝后仍穿僧衣。姚广孝监修,重修了《太祖实录》,又与解缙等修成《永乐大典》。
广孝寺于清康熙年间曾重建。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至同治年间,仅存石柱数根和银杏数株。
《茜泾记略》又载:茜泾城内有四座里门,北街香花桥里门上有“怀让遗迹”匾额。另有摘录的竹枝诗曰:“怀让遗音最上乘,晨昏百八一心徵。痴人未免敲还醒,难醒当时不了僧。”20世纪50年代,创建茜泾中学时,荒场上瓦砾碎砖成堆,尚有数个当年用作垫广孝寺大柱的大石鼓墩。
位于飞马路和乐园路之间的荷花池,原是广孝寺门前的一个放生池。长方形,南北长约一百二十米,东西宽约二十米,约两千四百平方米,池边有参天古银杏并肩八株。如今荷花池尚存,这是广孝寺毁后的唯一遗迹。20世纪90年代后期,荷花池边拓展为住宅区,建四层住宅楼十二幢,名为荷花池住宅小区。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