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觉寺

同觉寺

同觉寺位于浮桥镇南环路建红村,同觉寺公园北侧。

同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传说当年建文帝曾避难至此,并栽银杏树一棵(现存同觉寺公园)。寺名是建文帝根据其祖父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而命名。在六百年岁月流转中,同觉寺几度兴衰。1997年同觉寺恢复宗教佛事。2006年重建,占地面积四万两千平方米,寺院由山门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往生殿、万佛楼、净意丈室、大雄宝殿、宝塔、同觉书院、东厢房、同觉公园等建筑组成。殿堂建筑气势宏伟,法相庄严。高六十六米的宝塔巍然耸立,流光溢彩。清静典雅的同觉寺公园曲栏回廊,河池亭阁与寺、塔交相辉映,是一座融寺院园林为一体的寺院。

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重檐三层。内供奉着三世佛,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的后边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善财和龙女以及以《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背景的浮雕。

净意方丈院幽静雅致。进门便是一块重达三十五吨的花岗岩刻成的“無”字大碑。此碑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原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郁宏达先生为大碑阳面书写“無”之一字,陈淦生先生为撰写《重修同觉寺碑记》一文,用于同觉大碑的阴面内容,并由太仓著名书法家政定荣先生为之书丹,内蒙古篆刻名家杨鲁安的关门弟子杜峻先生历时一个半月手工镌刻而成。

方丈院后面为斋堂,斋堂东边为同觉书院,著名文化人文怀沙先生为之题匾。同觉书院以“百川汇海,诸善同觉,以文化众,共臻和谐”为院训,二楼可容纳两百多人同时听课。同觉书院同时也是上海社科院宗教所教学与研究基地。

慧泉宝塔高六十六米,玲珑八角,重檐九级。塔内壁画为释迦牟尼佛应化事迹图,顶层供奉观音菩萨为背景自在琉璃世界。随塔内环绕的阶梯拾级而上,登高极目,太仓港区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每到入夜,还会开放宝塔景观灯,在灯光的映衬下,整座塔如琉璃般通彻明亮。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