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河八景
鹿河八景,在太仓地方志书中未见记载。鹿河诗人龚道明先生《拾尘斋诗钞》一书中记载了这些景名。但未知这八景是古人定名还是今人题名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景点都是当之无愧的鹿河地区的胜迹景点。这八景是:玉影晨晖、圣象晚钟、元泾秋月、古杏春韵、钱泾观潮、泗洲晴雪、江帆落日、鱼池烟雨。这八景,龚道明先生均配之以七绝一首,使之增添了不少文人的脉息,读之滋味无穷。
玉影晨晖
玉影山原在鹿河镇东郊,高三丈许,占地一亩左右,杂草野花丛生。站在山顶,向北可隐约望到长江,所以俗名又叫“望海墩”。山虽小,传说却不少。有的说是吴王孙权妻子徐玉印的坟墓,此说较为可信,可参见“太仓老底子”第二辑《太仓老地名·玉印山的传说》一文。有的说是秦始皇为镇东海移山而来的;也有的说,是精卫填海时,落下来的石块衍化成的;后两说都属于神话传说。今鹿河集镇有玉影山社区居委会,也算是此山遗风所存吧。诗云:
苍茫谁在迓朝晖,身影玲珑玉一堆。
浅紫深红披锦绣,引来墨客久徘徊。
圣像晚钟
圣像寺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是佛教传入太仓的起始点。公元239年,吴国仆射(高级武官)徐真“舍宅为寺”建成。晋建兴二年(314)得泛海二尊石佛像,遂名圣像寺。北宋时。大诗人苏东坡的老友僧仲殊曾为新修建的圣像寺作记。后屡经战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荡然无存了。1994年在鹿河公园内重新建造圣像寺,如今已是殿宇巍巍,林木森森,佛国洞天,寺园一体,香火又缭绕起来。诗云:
玉殿辉煌香火缭,千秋胜迹几飘摇。
一声夜寂谁惊梦,半入平川半入宵。
元泾秋月
元宝泾,因状如元宝,故名。泾在现雅鹿厂大门内,水清波平,每当月夜,浮光耀眼,静影沉璧。关于元宝泾也有种种传说,有的说是秦始皇东巡时,路过此处坐在地上休息留下的腚痕,有的说是秦始皇为镇王气,在此埋金而形成的深潭,等等。传说总是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坐在泾旁,仿佛可以聆听两千多年前的风雨之声,可以俯瞰两千多年前的烟云之景。诗云:
嫦娥何日能梦圆,舞罢思乡倚广寒。
秋水一泓沉璧月,人间天上共婵娟。
古杏春韵
在元宝泾东五十米处,有一棵古银杏树,苍干虬枝,龙鳞覆身,枝繁叶茂,直冲云天,郁郁然生命繁盛。银杏树南畔,原有崇福道院,该道院始建于明朝,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尚存屋宇数十栋和高大银杏三棵。以后有一棵不幸遭雷击而枯死,另一棵在20世纪70年代被砍伐。幸存这一棵至今依然亭亭玉立,成为历史的见证物。诗云:
拔地摩天数百年,沧桑饱览勒胸间。
春风抚干翩翩叶,依旧高华韵万千。
钱泾观潮
钱泾,自然就是钱泾口。传说春秋时,伍子胥遭谗被吴王夫差赐死,其头悬挂胥门,其体抛入胥江。谁知尸体辗转漂进长江,又入钱泾口,漂到现在的伍胥村那里,方才停下来。当地人爱戴伍子胥,后来就建起了庙宇,以示纪念。而伍子胥的忠魂烈魄,也于每年八月十五乘风踏浪而来。所以每到此日,钱泾口便有大潮出现,潮来时,白浪滚滚,声若雷动,虽难与钱塘巨潮相比,但也十分壮观。诗云:
万里江天玉鉴开,白龙忽地挟雷来。
排山倒海乾坤闹,人道子胥今日回。
泗洲晴雪
泗洲殿在鹿河地区也甚有名,原址在泗洲村(今属长洲村)。该地当时是鹿河长江边的主要通道。泗洲殿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后屡毁屡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尚存,曾改为泗洲小学堂。泗洲殿背靠大江,三面平川,每当大雪过后,一片琼瑶,冰清玉洁。若踏雪寻梅,偶有木鱼、诵经之声入耳,叫人心境澄澈,万念俱寂。诗云:
琼瑶满目映莲台,殿外红梅昨夜开。
白日寒空银世界,叫人何处拂尘埃。
江帆落日
鹿河北枕长江,西起白茆口,东至钱泾口,蜿蜒十余里。无论春夏秋冬四季还是朝朝暮暮,均有大观。如遇潮汐,千顷之浪奔袭而来,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气象壮观。最是傍晚遇波澜不惊之时,则上下天光,万顷一色,红霞朵朵,白帆片片。偶见落日悬于帆顶,组成一个倒写的惊叹号,实在叫人惊叹不已。诗云:
长江浩浩渺无边,秋水望穿横暮烟。
远处归舟浑不动,日如红豆落帆边。
鱼池烟雨
鱼池在鹿河南侧,池面宽广,池水清澈,是养鱼佳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附近就叫养鱼村。池的东岸长满蒹葭菰蒲,苍翠欲滴。池的西岸垂杨摇曳,隐有几家临水而居的住宅,十分清幽。尤其遇到阴雨天气,烟水朦胧,鸥鹭翔集,时有鱼鹰小舟停泊岸边,渔翁笠帽蓑衣,悠然垂钓,好一个和谐的世界,真乃“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景致。诗云:
一片空蒙韵似酥,垂杨深处隐亭庐。
若非时有鱼腾起,疑是米家水墨图。
如今,鹿河八景中的一些景致已经不复存在,而另有一些景致依然熠熠生辉,让人不免产生怀景之思,吊古之情。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