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纪念地之一:太仓声援五卅运动旧址浏河天妃宫
太仓市浏河镇新东街90号,是一处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宏伟建筑,它就是名闻遐迩的浏河天妃宫。
浏河天妃宫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由旅居娄江口的闽粤海商所建的民间私祠,原址在老浏河北岸五杨池(今龙王湾东侧),元代至正二年(1342)移建于现址。
据文献记载,浏河天妃宫同湄州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明嘉靖《太仓州志》卷十“寺观”云:“天妃行宫,在刘家港北澛漕口。旧名灵慈宫。至元二十六年(1289),僧宗坦建于崇明西沙,后坍于海。元至正三年(1343)坦之嗣孙移建于此。元至正十五年(1355),毁于兵燹,七世孙道暹重建。”(另有一说天妃宫始建日期为北宋宣和五年)
明永乐年间,太监郑和率船队出刘家港下西洋各国,因圣妃神助屡显灵验,重修此天妃宫。
浏河天妃宫
由此,浏河天妃宫成为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遗址。
这里要说的是天妃宫的另一段重要历史。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人,激起工人、学生和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学生和工人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声讨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街头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向游行的群众开枪射击,打死十三人,伤者不计其数,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发生后,临近上海的太仓学生立即以示威游行,宣传募捐,抵制英、日货等行动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7月14日,浏河各校师生借天妃宫义演三天,募捐救济失业工人。所募款项全部存入银行,集成大数后转送上海学生联合总会,有力地援助了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在学生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太仓社会各界的爱国力量都积极行动了起来,会合成一股强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洪流。许多黄包车夫、搬运工人、小手工业者,不顾自己的生活困难,自愿将一天的微薄收入悉数捐献,支援上海工人。社会热心人士积极配合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集资开设国货公司,专营国产百货,掀起提倡国货,抵制英、日商品的热潮。浏河地区的社会各界人士在天妃宫前的广场集会游行,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由此,浏河天妃宫又成为太仓声援五卅运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