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 山
2025年10月13日
茜 山
太仓境内的自然山丘,除了穿山,另外还有一座——这就是茜山。茜山位于原来的茜泾城北门之外。距离太仓州治东北约四十里的茜泾,原先并没有城防。按照明朝时期的规制,沿海地区需要建筑城防,并形成首尾连环的防御圈,以防备倭寇的侵扰。到了清代初年,原有的浏河堡因长年为海水冲刷而坍塌,使海防出现了缺口,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安全隐患。故而在清乾隆三年(1738),由总督那苏图奏准,责成苏州府海防同知张汉平,把浏河旧堡的砖石移到茜泾用以建筑城防。
建成的茜泾城状如钟形,有城门四座、水关门三座;城上建有八座敌楼,四座更楼。城周长九百二十丈,高二丈五尺六寸。墙脚阔四尺,城濠阔五丈,外城河面阔三丈五尺,深二丈。城中有分州、游府、守府各署及城隍、东岳、武圣、广孝、白衣诸寺庙和茜泾古塔等建筑。
曾经有传说,当年在建造茜泾城墙开掘城濠的时候,或许是为了获取建材,遂凿山断脉。至嘉庆年间,人们尚能在茜泾的广孝寺后,见到茜山的山脊残存。茜山曾盛产茜草,可用来染绛,如今也一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了。清人姚承绪有诗咏叹道:
茜泾城外茜山墩,芳草年年掩郭门。
曾记凿山留断脊,夕阳古寺卧云根。
(张庆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