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十四景

穿山十四景

穿山小巧玲珑,虽然仅一拳石,但声名遐迩,为一方名区。它的别名也有许多,如称灵洞山、降帆峰、降帆岩、颿山、帆山等,这些名称在当地百姓中都已耳熟能详,而另有一名却较为陌生,曰“葱岭”。此名出在顾沅湘舟为邵廷烈《穿山小识》作的序中:“山多金灯花,每至秋深花时,满山红烂如锦,游人填集,为山之胜概。金灯花本名鹿葱花,山因又名葱岭云。”更有一名向在民间传诵,曰“读书山”。穿山近傍,“最著称的应是桑悦的读书台。因其故,加之穿山周围人家读书成风,被誉为读书山。”(归庄叟《人文穿山》)

穿山旧影

穿山虽小,有“仙”则灵,是故山上景点不少。《璜泾志稿》云: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璜泾人赵枢生耽嗜山水,以穿山为梓里名区,遂采石刻碑铭置于洞中,为题名十有四处,各咏诗记其胜,复为笺注数语,用彰标目。但是赵枢生咏这十四景的诗现在却无从可见,这不免让人感到遗憾,而他题写的十四景名目在邵廷烈编纂的《穿山小识》中记载了下来,即:1.大洞,即桑悦所名降帆峰。2.崩云磴,在山左畔,循以登山者。3.石佛龛,在山南麓。4.钓鳌台,真武庙东,一石如平台,飞空瞰下。5.天门顶,山岭砥平处,下瞰洞门如两阙,通南北。6.辗舆坡,在山顶,西坡大石向下者。7.立马台,在辗舆坡西北下一层。8.夕阳坡,在立马台西北下层。9.起云峰,在夕阳坡嘴角上。10.龟趺趾,在夕阳坡西北下山址盘礴处。11.倚天壁,在大洞后,岩岩壁立,数仞如削。12.仙人岩,有岩如窝,在山西北。13.丛篁涧,在仙人岩仙洞后。14.仙洞,一窦深黑,两山穹跨,入可二丈余。相传可通虞山,疑下有地道。一名小有洞。

十四景诗未得流传,穿山又被人为开发殆尽,让人痛心疾首。好在古代文人留下了众多的穿山诗文,更兼穿山消失至今不足七十年,穿山附近有些老人曾经踏勘此山,也得见此山真面,可以对穿山十四景做些文化方面的弥补。比如,近人杨万俱先生有《忆穿山十四景》组诗并序,云:

明庆历间,邑人赵枢生嗜山水,以穿山为梓里名区,采石为碑,题十四景,立于南麓,以记其胜。余曾游此山,亲数十四点。山虽小,多奇壁,石梁灵洞,实远近之所罕见也。谨以碑载十四景,作十四绝,藉留鸿爪。

降帆岩

大江东下浪如山,到此泥沙积海滩。

忆昔江标入口处,沿留遗迹降帆岩。

崩云磴

拾级登山步步高,山花一路笑相招。

青苔绿裹千年石,直上崩云望海潮。

石佛龛

步下南山寻佛函,石雕艺术足观瞻。

蛛丝结满荒山角,法相庄严正坐禅。

钓鳌台

真武庙东一石台,飞空下瞰是沙滩。

芦丛剑立清泉碧,谁见金鳌石上来。

天门顶

荆棘天门顶上生,顶遭风雨早磨平。

下观两洞通南北,因是穿山始得名。

辗舆坡

山顶两坡路转平,穿山特产满坡生。

天生草背星罗点,却似骨牌卜运程。

立马台

辗舆下坡立马台,层层石缝夹青苔。

临空大石悬崖立,到此收缰免祸灾。

夕阳坡

立马台西山路转,真武庙后乱石滩。

夕阳斜照晶瑛石,一片霞光五彩斑。

起云峰

夕阳坡靠起云峰,四壁峰峦护绿葱。

待得初秋花放日,艳阳照彻满山红。

龟趺趾

古柏葱茏武帝宫,归途憩息且从容。

余晖一抹斜阳艳,树影霞光弄晚风。

倚天壁

莫道小山无峭石,臂弯洞后倚天壁。

阳光漏入似金丝,仰望苍穹仅一格。

仙人岩

岩洞椭圆仅五尺,青苔绿壁久无客。

蛛丝结网厚三层,蝙蝠悬空逾半百。

丛篁涧

一潭绿水绕山根,清涧细流丛竹生。

曾是江流分水口,桑田沧海几回轮。

臂弯洞

小山巨石出奇情,一洞弯弯两丈深。

洞底山根窜向北,虞山传说是同根。

当代鹿河诗人龚国澄先生凭小时候游览穿山的记忆,也写下了《追忆穿山十四景》组诗,现一并过录于下。

追忆穿山十四景(并序)

龚国澄

穿山者,长江第一山也,位于太仓归庄帆山村境内。其山虽小,而磅礴嶙峋,灵秀精巧。苍然欲飞,景致无穷。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每有吟咏。余幼年曾数度偕友登临。每至则兴味盎然,流连忘返,或徜徉于山麓,或追逐于石磴,或涉足于悬崖,或玩耍于洞壑。今虽仅存遗址,心甚切切然向往之。怅怅然惋惜之。追忆十四景,犹宛然历历焉。

降帆岩

独立江中一粒岩,涛波逐处玉环衔。

扁舟仿佛穿针眼,至此纷纷降布帆。

崩云磴

攀登步步直凌云,红紫芬芳百鸟闻。

斑驳苔痕花朵朵,涛声远处演千军。

石佛龛

佛像南山坐石龛,从容说法静中参。

何当卷去蛛丝网,教义正当三月三。

钓鳌台

泽畔平台八丈高,谁于此处钓金鳌。

陶唐盛世坡仙在,一首清诗一浊醪。

天门顶

风雨纵横锁洞门,三更快步叩天阍。

下临无地山转伏,两翼原来一个根。

辗舆坡

肩舆络绎步行多,贾客农人击壤歌。

跃上天门路趋缓,骨牌奇草满平坡。

立马台

突兀横刀立马台,将军百战啸呼来。

如磐巨石凌空矗,石八强弓一笑开。

夕阳坡

落日茫茫色不斑,长天孤鹜载霞还。

君看真武庙前名,谁煮残阳映海山。

起云峰

峰峦壁立起风云,叱咤高歌百万军。

待得金灯花放日,满山红紫吐芳芬。

龟趺趾

崔嵬老相半天阴,小憩从容做浪吟。

蘸得余晖歌舜日,松涛万古弄清琴。

倚天壁

悬崖势削百寻高,俯瞰依稀世外桃。

漫说丘山无险处,倚天绝壁一如刀。

仙人岩

幽深洞壑住高真,阅历商周与汉秦。

此日仙翁何处去,青苔白网落蛛尘。

丛篁涧

澄涵玉涧绕修篁,百簇千丛有异香。

交翠时时无暮景,人间何处不沧桑。

臂弯洞

异水灵山神话浓,天生一洞足杖筇。

真能北达虞城下,欲问苍然逸动峰。

穿山毁后,十四景皆成记忆。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