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试院碑

清试院碑

樊村泾的一侧为原清代太仓州试院所在地。20世纪80年代前,还能见到试院的大殿等清代建筑。据地方志介绍,清雍正二年(1724)太仓升为江苏直隶州。清同治四年(1865)州署在樊村泾西建太仓州试院,即在怿园旧址上修建。试院正门有“天开文运”的匾额。试院大厅抱柱有一联语,上联为“山川人物,与茂苑争雄,喜使节来临,正当大厦新成,衡才南园”;下联为“理学文章,溯娄江最盛,看士林继起,不仅巍科连缀,擅美东吴”。此联意指本地才俊明末复社领袖张溥与清顺治、康熙年间的江南大儒陆世仪等翘楚。岁科两试,州属的镇洋、嘉定、宝山、崇明四县童生,咸集于此应试。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试院遂停办。

1999年3月,在试院旧址出土了清太仓试院碑碑额,长四十四厘米,宽七十六厘米,后又在公园内找到了与之相连相配的碑体,遂使这湮没近百年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该碑体长一百五十四厘米,宽八十一厘米,为青石材质。现已在试院旧址重新竖立,并加玻璃罩保护。细辨碑文可知,此碑由清同治七年(1868)岁次戊辰五月立,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撰写碑文的是太仓籍状元陆增祥,当时的身份为“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从碑文内容看,主要述说了太仓试院兴建的情由。大意是清初时苏松两地之应试士子均赴昆山试院考试,但至清咸丰庚申时,昆山试院“毁于寇难”,故有识之士提议在太仓建立试院,但一直未能实施,直到太仓升为直隶州后,才正式付诸实行。征地一十多亩,“始于同治四年十月至五年五月落成,为屋八十余楹,东西号舍三十楹,南凿月潭,沟通泾水,架桥泾上,以便往来,名之曰汇文”。碑文还记载了太仓州学建成后便利士子,深受欢迎,故勒石记之。除了碑正面的文字外,其碑背面还刻有太仓州试院示意图,按图索骥,可见到照墙、门头、门仪、龙门、大堂、后楼及东文场、西文场、东花厅、西花厅、提调厅、巡捕厅等,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是极有史学价值的珍贵文物,为了解、研究太仓教育发展史提供了翔实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更有意思的是,碑背面还记载了捐银细数与支用细数,看来,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已实行了账目公开,公众监督。

考试院碑正面

考试院碑反面

总之,此碑的文字与图案提供了当时太仓州试院的建造原因、选址过程、周边环境、应考盛况、各界反响,乃至试院的方位、地址规模等资料。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县级市有如此规模的考试院,在国内也不多见。此碑的出土,也为太仓地区尊师重教风气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凌鼎年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