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河八景

浏河八景

浏河,旧称刘河,古名娄江,其出海口,即闻名遐迩的刘家港。港内,古镇以河名,旧称刘河镇,民国期间改称浏河镇。港外,江天海色,水面宏阔,水势浩渺。元代,南粮北调的漕运在此装船起航,并成为海外贸易的“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在此起锚扬帆,由此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老浏河塘景色

刘家港在军事上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元明时代,它是海防重地和军事港口,直到今天,仍有一些重要的军事遗迹留存,供人瞻仰和缅怀。

浏河八景当是清代总结提出的。首先是由当地人王砚樵题写了《刘湄八咏》。王砚樵,明万历首辅王锡爵族人。清太仓人。乾隆间诸生,以塾师为业,执掌王氏祖茔檀树坟春秋祭祀,常往来于浏河、茜泾之间。他写下这组诗后,一些文人墨客纷纷唱和。现将王砚樵的《刘湄八咏》过录于下,并稍加按语说明。

刘湄八咏

海天浴日

若木升化彻紫台,咸池初浴出鸟胎。

一天涌黛千山睹,半壁浮金万象开。

影荡蛟宫犹上下,气凌鳌背独徘徊。

野人无限葵倾意,光被疑登日观来。

按:浏河入海处,海潮汹涌澎湃,气势壮观。更兼晨曦初露出,霞光变幻,浮金万象,为镇域一大景观。此为江畔晨景。

平洋水阅

彩鹢回翔走电辄,烟清海晏静无哗。

掠波枭变腾三捷,跋浪云屯散雪花。

画角声随渔唱远,春旗色映夕阳斜。

岛夷卉服休征伐,闲听咚咚羯鼓挝。

按:濒海村舍,茅屋炊烟;夕阳西斜,霞光万道;归鸟回翔,渔父晚唱。此为江畔常景。江面辽阔无疆,遥想当年驱倭事迹,壮怀激烈,如今海晏波平生活平和,怎不令人喜欢。

沙屿归帆

雪浪浮空岛屿微,天涯指点远帆归。

贴波杳霭破烟出,隔树参差带月飞。

飏处何心惊鹭宿,宵来有意认渔矶。

千樯叶叶知无恙,欲赋潇湘景转非。

按:河口小岛隐在雪浪银涛中,近处,沙雀、海鸥在江面上盘旋飞翔,远处有星星点点的返航渔船。此为江畔晚景。

韩王古垒

锦衣千载想英雄,尚有古台峙海东。

南渡江山指半壁,中兴良将剩孤忠。

崔嵬小试防倭略,伐鼓终成佐命功。

今值鲸波宁静日,苍凉野戍夕阳红。

按:浏河阅兵台原称将台,是太仓境内珍贵的古代军事建筑设施。宋建炎四年(1129),抗金名将韩世忠驻军屯兵娄江口时筑。1959年,为展示军事重镇浏河的雄姿,在原址重建阅兵台。自此,阅兵台再现雄姿,傲风斗浪,雄峙海疆。在阅兵台旁,可以追思名将征程,可以抒发爱国情怀。

新闸潮声

砥柱中流束怒潮,烟痕拍岸泻春涛。

晴飞雪电三关险,迅走风霆万壑高。

晓枕隔花惊断梦,夜篷和雨试轻舠。

寻思蓄泻东南利,欲志河渠首屡搔。

按:浏河原有康熙大闸历时六十年后坍废,雍正八年(1730)移址重建,俗称“新闸”。闸前潮势浩荡,雷霆万钧,奔腾直泻,雄浑壮美。此诗极尽描摹之能事,读此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双桥卧虹

浮梁蜿偃卧西东,锁钥娄江两峙雄。

寒影落波逃幻蜃,晴光压岸亘双虹。

乍收渔网丝丝雨,却绾春帆面面风。

最是倚栏凝望处,平洋宁海路交通。

按:浏河镇滨江临海,潮汐迅疾,架桥不易,历史上多座桥梁屡建屡毁,因此给通衢带来了不便。双桥胜景,指的是架在浏河塘上的平洋、海宁两桥,犹如双桥卧波、鹊架星汉,气象万千。由于有了这两座桥,两岸交通方便,让人发自内心喜爱。平洋、宁海两桥,即今水带桥和老浮桥。

后山积雪

宝山平峙比嵘兀,凌空壁立足大观。

林麓参差疑画景,海天寂历觉潮寒。

波明一水分琼圃,月朗千家绕玉栏。

试耸吟肩舒远目,载将诗思满归鞍。

按:后山,指的是原来的显佑山,山上景色峥嵘兀立,林木茂盛,冬雪压枝,似琼圃,疑画景。显佑山,原位于明德初中校西北侧,为泥山,20世纪70年代已不存。

水滨渔市

东风几日集渔艭,海物唯渔重此邦。

日射金鳞离水国,冰封银儠满腥仓。

柳枝贯去鲜盈尺,翠釜烹来玉一双。

羡煞时馐风味美,莼鲈何必忆松江。

按:浏河镇自开埠以来,渔业一直是主要的经济支柱。江海河三鲜,美不胜收,食之难忘。如今这里是国家一级渔港,江苏省海洋捕捞公司驻地,并设立华东水产交易中心。渔市之繁荣,远胜以往。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