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庙
五岳庙位于璜泾镇玄武路南两百米,离镇政府一里之遥,南七百米处为陆璜公路,东两公里为338省道。又名东岳行宫。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平方米。有四大殿堂、东西偏殿和斋堂宿舍四十二间。
五岳庙系里人国谕(为皇帝起草谕旨)张士元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舍宅以建。寺院占地十五亩,三面环水,两端有桥。传说五岳中的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秦始皇封泰山神为东岳大帝,主宰群神,掌管人间生死,故又名东岳行宫。清乾隆年间僧人益三募捐整修,道光年间又重修一次,原东岳行宫气势恢宏,大殿里五岳并尊,五位大帝神像泥塑贴金,每尊高五米多;楠木殿木,圆筒盖瓦,飞檐戗角,造型壮丽。殿南四十米处有七开间三法圈正门的庙堂;大殿两侧配以对称的庑廊,形成一组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大院内有约四十平方米宛如方城的天库一座。迎神赛会时当方土地神出堂参拜大帝,要在天库里焚化纸钱上交“钱粮”。岳庙东首前有周孝子行宫,俗呼周神堂;后有候村土地堂、药王殿以及僧人住房等庙宇。东岳行经历代修缮扩建,颇具规模,在县境内声望极高,每逢香讯方圆一 二百里之善男信女,络绎于途,虔竞进香。清乾隆年间当年文人冯恒曾作诗描绘妇女进香情景:
谁家少妇出村庄,草草衫襦淡淡妆,
竞采山花簪宝髻,去参东岳进心香。
后因庙宇年久失修,僧徒散伙,庙屋又逐年倾坍,五岳等神像亦相继损坏,至晚清期间日渐衰落。抗日战争期间又遭人为破坏,只见颓垣断壁的荒凉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批准拆除庙屋建造棉织技校,庙基垦翻成耕地。
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五岳大殿,1997年茅山宗上清道人刘佳清道长受苏州市道教协会委派到五岳庙,葺资重修了财神殿、观音殿、周神堂、山门、食堂、办公楼及道众宿舍,征收了庙前后土地六亩,请奉神像六十五尊,钟、鼓、宝鼎皆为太仓道观之首。同时,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璜泾地区有十三座地方信仰小庙陆续搬进五岳庙,分别为猛将庙、碰湖庙、玉皇殿、总官庙、邢庄庙、城隍庙、
鸣童庙、弥陀庙、丰都庙、西塔庙、关帝庙、龙王殿、土地庙。从此五岳庙香火逐年鼎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十月二十八大帝圣诞,香火极盛,尤其是大夜年烧头香和正月初五接财神,璜泾五岳庙信众如潮,逐步形成了太仓境内极具影响力的道教宫观。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