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塘十景

直塘十景

清道光九年(1829),宝臣纂著的《直塘里志》过录了顾梦麟的《直塘九咏》诗,但没有记载“直塘十景”,并且,九咏和十景有的内容重叠,可证其景名早已存在,有的却甚不相同,可知直塘十景中一些名目的出现是在道光九年以后。与其他地区八景、十景、十二景乃至十六景不同的是,直塘十景的名称也不是每景都以四个字标目,而是既有四个字,也有三个字、更有两个字的,并且没有十景组诗,仅见其中单个景点有文人题诗,由此也可知,这十景也非文人概括,而是民间约定俗成。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十个景点都是直塘一地的胜迹所在,而且历史也十分悠久,值得一书。兹根据《直塘镇志》所列,介绍如下:

古墓双松

位于直塘镇南下泽圩,即今曾家宅基。直塘古有四姓望族,即东张、西马、南凌、北徐。该地为徐氏宗祠。右有义仓数间,左有小院,中有堂屋,屋后是书斋。院内东叠假山,西立茅亭,旁植丹桂、玉兰、蜡梅、天竺。其地虽小,景物点缀甚富,构建别具一格。

书斋原为徐士英读书处。从书斋内望出去,隔溪是半岛,地广五亩许,三面垂杨依依,中有古松两株。明正德八年(1513)秋,承事郎徐朴(字思本,号默川,晚号寻乐老人,卒年六十七岁)葬于双松间,墓道两侧银杏翠柏遮天。墓门左侧,立有吴县都穆徐寻乐墓表,江苏按察副使曹云间为其撰写墓志铭。右立冯时可撰写的《直塘镇徐氏义田碑记》。前有双松轩,其孙徐元正建。清代画家、王原祁族弟、时称“小四王”之一王昱作《双松图》,同时代学者凌子潞有《双松图歌》。《双松图》常年悬挂于双松轩中。

每值盛夏,游人如织。于绿荫之下仰望双松,老干盘曲,玲珑如画。或坐或立,凉风扑面,游人皆如痴如醉,乐而忘返。故成十景之一。此景今已成乡史陈迹。

西园玉树

西园故址在杨木桥西,距镇西市梢约百米外,连接黄叶村,古称玉树园。玉树园原为缙云、福安知县马良(字白眉,号养冲)宅第。明代崇祯年间,归广西按察副使凌必正(字圣功,号约庵)所有,遂葺治为园。园内以玉兰树为主,大树横荫十余亩,故名。清代初期,著名诗人崔华成为玉树园主人。前后有堂,另有一轩,轩前有樱桃树一棵,故名樱桃轩。轩宽敞,窗明亮,清静幽雅。

园内回廊曲折,竹径假山,小桥流水,亭榭点缀,分布得宜,精巧雅致。中有玉树楼一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明清学者、顾炎武族弟顾梦麟诗云:“乐凭空外奏,楼称月中开。更道看难足,求得画写回。”玉兰盛开之时,四方游客络绎不绝,慈溪姜宸英为《樱桃轩集》作序云:“玉兰始放,而车马填溢门外。”玉树园闻名一时。该园毁于清嘉庆年间,今直塘米厂以西约百米处即是旧址。

清末嘉定人姚承绪访古时留下《玉树园》一诗,云:

玉兰花放几春风,十亩繁阴夕照中。

书画自携青雀舫,湖山空吊白头翁。

宦成乃祖平蛮地,天与斯人讲学功。

终古名园无定主,秋林黄叶句谁工?

石桥夜月

石桥名溥利桥,又名大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中期(1147年左右),初名香花桥。明正德年间(1506—1521)改建成石桥。有三拱,横跨七浦塘。该桥高大雄伟,每当皓月当空,河面映照如镜,行舟轻飘,河水荡漾,渔歌唱晚,渔火明灭,隐隐约约,幽雅可观。明清学者、顾炎武族弟顾梦麟咏《石桥夜月》诗中云:“一桥古今月,七浦往来舟。自作娟娟照,常依潺潺流。”站在桥上,时闻寺院钟声,凭眺古刹深景,殿宇重檐,如翼欲飞;古塔屹立,苍松蔽天。直塘诗人崔华曾描摹道:“千松一寺内,飞泉屋上行。”东望庵观,隐于翠竹深处。夜月深情,碧水涟涟。景色清幽,诗情画意,可添游人雅兴。故为夜游胜处。

水明楼

水明楼在直塘集镇东一里,今虹桥村中。此为明代处士顾瑶的住宅,《直塘里志》作为“第宅”录了一笔。小楼面临汉塘(盐铁塘)。春日雨后初晴,登楼观望,陌头渔舟点点。有的撒网张罗,有的垂钓丝纶。阵阵簖网,忽起忽落,实乃渔乐之乡。小楼还远连冈身,春季一望春苗如翠。每值夕阳斜照,霁景尤美。衬晚霞五颜六色,自聚自散。汉涌林荫,横卧一线。溪水澎湃,往来风帆,络绎不绝。极目于景,心旷神怡。主人有孙登之风,谢朓清吟之句。凌寰诗云:“孙登长啸风生树,谢朓清吟月满川。莫道幽楼名未著,得君三绝终堪传。”该楼毁于清嘉庆年间。

丰庆夕照

直塘集镇东南半里有桥,横跨盐铁塘。康熙四十八年(1709)里人徐祥芝易石重建,雄伟高大,名谓丰庆桥,俗呼凌家桥。桥西堍侧有古建筑方形石柱井亭一座,亭中有六角井一口。前石柱有联,字迹模糊。后石柱联句曰:“吸泉聊止渴,坐石可解疲。”井亭周边什木苍翠,隔溪垂柳丝丝。北有广福庵,乃凌氏家庵。庵后修竹满园,庑屋数椽,有花石林木点缀,清雅宜人。至夕阳斜照,投影溪中,波光浮动,相映水中,宛如一幅精美画图,十分耐看。如今,桥改为混凝土建筑,庵已重建,古亭尚存,但周围原有的林木之胜仿佛不再。

张园

张园位于镇河南街方家弄,该弄在新弄西南,通中市弄,今已不存。园前有小溪弯曲,竹扉隐于林间,俗称张百万花园。园内以绿荷池为主,池宽二亩余,形如鹅卵。池中央建有湖心亭一座,南北通九曲栏桥。绿荷池岸西有幽室,精工细巧。回廊环绕荷池,竹径曲折。东入兰亭,伴有玲珑假山,丹樨雪松,布局得宜。主人酷爱丝竹,钟情于书画。盛夏荷香时节,园主人及其友人吹箫弄笛,吟诗写画,其乐无穷。清初崔华有《题赠张七寰园亭落成》诗,云:“他年去尺天街近,留取家山隐翠微。”该园毁于清嘉庆年间。

重冈春望

重冈在周泾岸畔,晋瞿硎先生墓砖刻“葬东陵武安寺重冈之原”,即此。古重冈东接东陵冈,冈身路横卧其间。西枕信义界。冈上树木森森,但遇七浦潮回,气势螃礡,颇为壮观。旁有东吴陆逊古祠,周围苍松翠柏参天,景色奇异。此乃直塘境内最为古老的一景。古人诗徵,皆出自名手,惜乎旧志已失,无法记述。时宝臣《直塘里志》载,清初诗人唐瑀避乱还乡,有感于时事,写下了《重冈春望》一诗,诗中有:“萋麦路远高士墓,杏花村隐孝廉家”“莫叹故乡风景异,吾生到处是天涯”。清嘉庆年间嘉定人姚承绪到直塘访古时,步唐瑀韵留下一诗,云:

周泾水碧汇平沙,古墓萧凉夕照斜。

高士千秋埋骨地,短篱一径过山家。

落花门巷低捎燕,芳草池塘乱吠蛙。

十丈冈身容眺览,海云隐隐隔天涯。

诗中的“高士”,即指瞿硎。该景原址在直塘中学左侧,现已不复存焉。

南园

亦名南垞,位于周泾北重冈桥西侧,即今直塘中学所在地。明代广西按察副使、著名画家凌必正筑。园中建有九如堂和屿雪亭。堂前几株盘槐掩映,亭边假山嶙峋,面对书斋。左入花溪河萦,绕回曲折。溪头有石板小桥,潺潺流水。右边为粉墙月洞,贯于草坪。中央有花坛一座,四面分布梅竹梧桐。古人有诗云:“南园之南草如茵。”南园夏时林荫蔽日,冬令梅竹清香,环境优美雅致,四时宜人。

七浦秋涛

景点位于东陵冈与盐铁塘间之木梳角,即今凌家桥北。木梳角为元代港口。彼处有烽墩三个,犄角矗立。北墩上,建有元代瞭望塔一座,下有营房一所,乃古代防汛站。每逢八月十八夜,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正是观望七浦秋涛的好时机,特别是浏河塘淤塞后,这里更成为观潮胜地。子夜登台远眺,陌头冈堤树木参差,倒影水中,宛如鳞甲片片。七浦秋涛来时,浪潮高至六尺,气势澎湃,形如苍龙出海,蜿蜒入市,亦似练带串镇。月亮偏西时,回首西顾鸟瞰,直塘景色尽收眼底,好似一幅美丽图画。明清学者、顾炎武族弟顾梦麟诗云:“金乘秋益王,练带月偏遥。不比人心曲,其名久自标。”七丫口建闸后,七浦秋涛之奇景一去不返。

南沙寻梅

梅园地处直塘集镇北,位于烟墩附近。明代天顺年间进士汤琛为梅园主人。园内栽有千株梅树,有红梅,也有蜡梅。梅树长相稀奇古怪,其状态多姿多彩,散布于亭榭之间。曲折小溪横卧于园子中央,板桥流水,相得益彰。竹径环绕草堂,阶前植五株异梅,远眺宛如五老峰。堂内悬挂南沙寻梅图,两壁有咏梅诗数十首,皆出自名家之手。每逢严冬下雪,名人雅士云集,欢聚一堂,共赏梅花白雪,此情此景,赛过世外桃源。明嘉靖三十三年,梅园毁于倭寇战火。万历年间太仓北门学者陈瑚之父陈朝典(庄介先生)迁来直塘,重建梅园。明亡后,陈瑚(安道先生)隐于昆山蔚村,梅园逐渐冷落。清雍正年间,梅园毁灭。故址在今泥桥村中。

对照顾梦麟的《直塘九咏》,其中石桥夜月、七浦秋涛、西园玉树等名目在清康熙之前即已存在,余皆是以后定的名了。

(陈健 撰文)

附:

顾梦麟《直塘九咏》

广安名刹

窣堵沿唐迹,精蓝改宋年。

至今茅盖屋,尚有竹行鞭。

双树津梁佛,三峰背觸禅。

劫波吾窃叹,身奇辘轳边。

灵真仙馆

福地邻双凤,仙人望五羊。

黄冠同土梗,朱阙久凄凉。

汞落草间露,剑埋鞏处霜。

虚闻能辟谷,贫者日求方。

瞿硎古墓

文脊高人别,东陵僦馆哀。

一砖留鹊字,七尺祔香台。

不树礼犹简,如堂封已颓。

唯应支遁马,曾驾素车来。

李观香航

有物皆能格,于神何不之。

童庄分庙貌,泽国指灵旗。

晓雾旃檀□,春风锦绣□。

回船小儿女,摇鼓杂笙吹。

周茔遗烈

弓鸟由来叹,君王负此心。

何缘使者剑,反答罪人金。

侠著闾阎慕,名亡史策沈。

殷勤语抔土,樵牧漫教侵。

石桥夜月

一桥今古月,七浦往来舟。

自作娟娟照,常依泬泬流。

僧归包锡晚,估聚蟹菱秋。

极望干戈后,渔歌起独愁。

西园玉树

西园一树玉,南园众花推。

乍削疑簪笔,齐擎即泛杯。

乐凭空外奏,楼称月中开。

更道看难足,求得画写回。

银杏轰雷

初地分身杏,前身共命禽。

传应羞得肉,悟或表无心。

吏府何关怒,君车久绝音。

豆房藏鸭脚,苍翠日森森。

七浦秋涛

刘河无那塞,沧海若为焦。

唯许七丫路,仍通六尺潮。

金乘秋益王,练带月偏遥。

不比人心曲,其名久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