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村泾
樊村泾元代遗址位于太仓城厢镇东港街与新华路交叉口南、致和塘南岸。
明代袁华在《送市舶官》一诗中写到:“诸番之国南海阴,岛居卉服侏离音;雕足椎髻金凿龈,犷鸷如兽那可驯。稼穑万斛樯林林。夏秋之交来自南,象犀翠羽珠贝金。”从诗中可见“诸番”云集刘家港进行商贸交易的繁盛景况。可是,这还是停留在文字的记载上,此前很少有实物为之佐证。
樊村泾遗址
2016年,在樊泾河北沿沟通施工时发现大量古瓷片,于是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太仓市博物馆共同对此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截至2018年7月,已探明遗址范围三万余平方米。考古队对涉及经济建设的遗址区域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科学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一万五千平方米,总共发现房址、道路、河道、水井、灶台等各类遗迹四百七十四处,发掘出土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为主的各类遗物一百五十吨,其中可以复原的器物标本不下五万件,主要器形有碗、盘、炉、高足杯、瓶、盏、罐、洗等四十余类。经专家初步推断,这里是元朝时期一处极具规模的瓷器中转贸易集散地,用以存储、中转准备运销海内外的龙泉窑青瓷。
在考古发掘中,分东西两个区域进行,基本廓清了这两个区域内的遗迹性质:东区主要为仓储及其相关遗存,西区主要为前店后坊是商住区域。据地方志记载,此处原有古河道樊村泾,该遗址分布在樊村泾两岸。从发掘出的遗物看,主要文化内涵为元代,故文物部门将此命名为樊村泾元代遗址。
樊村泾元代遗址自发现以来,备受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先后入选《2006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文化遗产保护奖”“2016年度江苏省田野考古奖”“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奖”“中国考古学会2016—2017年度田野考古奖二等奖”等。
樊村泾元代遗址的发现,以实物证据生动地再现了元代太仓港的繁荣,彰显了古代太仓在国家海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太仓不仅为国家运行中最重要的粮仓所在地,也是重要的“瓷仓”所在地,进而填补了本地区古代海上贸易相关遗存的空白,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