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剧场

大华剧场

大华剧场遗址在沙溪镇西市街北弄内,与永安旅社相毗邻,仅一墙之隔。当年大华剧场的戏台就搭在永安旅馆北面的风墙之下,面北而居。现在故址上已经建造了公寓房。

大华剧场是李湘涛、李湘元兄弟俩合力创办的,时间当在永安旅馆戏台废弃不用(1945年)以后不久,当时仅花了几百元,因此建筑以及场内设施都比较简陋。剧场的屋面是用柴草铺设的。剧场筹建好以后,李湘涛便去世了,遂由李湘元独立支撑。剧场内的观众席皆用长条木凳排列,可以容纳三四百人。

大华剧场的房屋及内部设施虽然不能够和永安旅社相匹敌,但是它已经从业余转向了专业,产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在管理方面尤胜一筹。剧场的管理大体上分为两班人马。场内,由茶堂负责,在演出中间,茶堂将热气腾腾的毛巾抛给有洗脸醒脑需求的观众,其抛掷的稳准度令人叹为观止。每抛一次,收费两个铜板。场外,收取门票(入场券)的则由另外一些人负责。这些人一般不是剧场的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略具威势的或者一般人不愿去招惹的人物,请他们临时来帮忙,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953年,大华剧场因用火不慎而惨遭火焚。因为屋面仅为柴草铺设,极易引火燃烧,所以转眼之间就化为一片灰烬,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仅是一块空旷场地,当地人称其为“大华场”。“大华剧场”变成“大华场”后,就成了一众小朋友的天堂。在那里,他们可以畅心所欲地玩耍各种游戏。当时一般家庭的经济情况都不怎么好,因此儿童游戏也不可能怎么华丽奢侈,往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像“笃老爷头”,即在场地上大约相距十米左右画两条线,一条线上分隔竖着几块断砖,然后几个小朋友各手持比较趁手的断砖,依序瞄准对面断砖投去,以谁先砸中砸倒竖着的断砖为胜。还有如“跳房子”,即在地上画几个方块,有一排一个方块的,有一排两个方块的,然后依次跳,一只脚跳,两只脚跳,转身跳,以不踩线、不出格,跳完格子为胜。还有打弹珠、掼菱角、滚铁环、翻片子等,项目甚多,情趣异常,绝不亚于今日玩手机游戏。直到1966年后,太仓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工程队在此建立队部,这个“儿童乐园”就此消失。

(陈健 撰文)

【注释】

[1]王时敏,1592—1680,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出身世宦之家,官至太常寺卿。画术得明末董其昌之传,追求形式,模仿古人,脱离现实,为当时文人画派首领,与王鉴、王翬、王原祁共称‘清初四王’。有《西庐画跋》《王烟客先生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