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陆氏园

沙溪陆氏园

陆氏园原主人为陆荣,故名。陆荣(1613—1662),清太仓沙溪人。字右桓,号逊舆。性孝友,擅文名,为文峻洁。顺治八年(1651)嘉定学恩贡生。考授知县,未仕。康熙间以子陆毅封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筑园沙溪,得享林泉之乐。园中有两株老桂,为元明时代遗留下来的旧物,相传为瞿月蕉所植。至清代雍正年间,树干如虬龙,身披老龙鳞,枝叶着地而垂,十分茂盛,可以荫数席地,为一镇之桂冠。陆氏园后来卖给了画师包钧(字石湖)。包钧满心欢喜地买下了陆氏园以后,就在树丛中间盖起了一个亭子,于秋花烂漫时坐在其中,闻香品茗,赏花吟诗,饮酒作画,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可惜其中一株在明季崇祯年间已为海风所毁坏,而另一株则在清雍正年间被大雪所伤害,不久也凋零了。

九月桂子飘香,香溢满天下,赢得人人喝彩。唯其如此,文人爱桂,也爱写桂。于是桂花树也多了起来,桂花香也浓了起来,桂花诗文也盛了起来。诗文一盛,就连桂花树也跟着昂起了头、挺拔起身了。尤其是在明清之际,桂花树几乎遍布全镇。据沙溪望族龚氏后裔龚树标回忆:沙溪龚氏承德堂后面天井里原有两棵桂树,因此有一厅被称之为“双桂堂”。清季,颇为有名者,就是陆氏园中有十余株桂树,皆数抱粗,浓荫可蔽数亩地,其规模可屈一指。

为此,清代陈於潮有诗云:

沙头多老桂,秋风竞吐萼。

陆园最擅名,天香满篱落。

陆氏园因此而留名于后世。

时至今日,沙溪镇上的桂树数量仍然有不少,如乐隐园内、陆京士故居内,吴晓邦故居后的顾氏宅内、白云中路两旁等,但树龄最早的恐怕也只在雍正以后,再早的桂树,已经很难找得到了。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