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墓
石林墓位于沙溪镇直塘集镇盐铁塘西岸、普济寺正南。又称大凌家坟。是明代兵部尚书凌汝成之父、资政大夫凌昆和凌汝成之兄、应天府丞凌汝志及其家眷的墓地。
凌昆,明太仓直塘人。字文绍,号石林。汝志、汝成父。天性豪迈,幼工文,以痰疾弃举业,独喜为诗。陆完延聘教其孙,欲荐官之,谢不受。后来陆完因和钱宁结党被逮,客皆散匿,昆独变姓名周旋艰险,事定乃去。万历间以子汝志、汝成封承德郎,累赠资政大夫。居恒廉平宽让,杜门养重,乡人尊其德,称“石林先生”,累举乡饮宾。有《石林集》。卒后葬直塘,其墓地遂称“石林墓”。
王祖畬总纂《太仓州志》卷二“封域下”载:“赠尚书凌昆墓在小戚浦南原。瞿景淳志。子应天府丞汝志祔。罗洪先志。”
石林墓修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即凌氏家族的兴盛时期。凌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出过四名进士,其中凌汝成官至兵部尚书,功绩显赫,家族声望赫赫。在直塘地区,凌家坟有很多处,有小凌家坟(为凌汝成祖父、资政大夫凌缟墓)、西凌家坟(为凌汝成和锦衣卫指挥使凌元超墓),而规模较大、石雕精良的唯有大凌家坟。乡里又称石林墓为“石人石马坟”,民间曾有“七十二个凌家坟”和“金头”的传说,更使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石林墓占地二十多亩。墓旁有龙腰浜环抱,正南一片空旷,四周古树荫荫。石林墓由神道、石像生、石牌坊、墓穴等组成。神道宽六米左右,至坟圈逐渐增高。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有,龟趺二只,石羊二只、石虎一对、石马二匹、石人即翁仲二尊,稍后是冲天四柱三门石牌坊,再后便是墓穴及靠山。石像生、石牌坊、石墓圈等所用的石头均以青石雕刻。雕工精良,惟妙惟肖。两只石龟嘴角微微上扬,憨态可掬,两只石羊呈跪卧状,安详自在;两匹石马高大威猛,石人(石朝官左为文官,右为武将),做临朝面君状,庄严肃穆。石牌坊高大雄伟,坊柱浮雕着祥云图案,坊后侧石照壁瓦当勾滴,精美绝伦。据《直塘里志》载:墓前有明礼部尚书、翰林院编修瞿景淳为凌昆墓作的墓志铭碑;明嘉靖状元、翰林院修撰罗洪先为应天府丞凌汝志作的墓志铭碑。墓穴两米多高,用每块重三四百斤的拱形青石,圈筑而成,雕刻有南极仙翁等图案。呈品字形排列,用生矾和糯米浆胶成一个整体。墓穴后的靠山用泥土堆积。
据明代《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三和《明史》有关墓葬的规定:“二品、茔地八十步,坟高一丈四尺。石碑、盖用麒麟、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八尺、阔三尺二寸。龟趺高三尺二寸。石人二,石虎二,石羊二,石马二,石望柱二。”明资政大夫为正二品,所以石林墓的规格也符合其规定。当时在墓东侧,还有为死者亲属祭祀和守孝之用的祠堂等附属建筑。
1967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石林墓被夷为平地,同时出土了墓志铭、铜镜及少量文物。其陪葬物之少与坟墓规模如此之大形成了强烈反差,也正好印证了凌昆、凌汝志是清正廉洁的。当年坟墓上拆下的青石构件大部分运去烧石灰,现仅存几段云柱和倒地的石翁仲残部,出土的少量文物也不知所终。这座历经四百多年的文化遗址由此被毁,令人扼腕。
民间曾流传着一个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个凌氏高官因事惹恼了皇上被杀。事后一查,犯的事情子虚乌有。可是人死不能复生,皇上就赏赐一个金头。凌氏家人为防盗坟,便在一夜间筑起了七十二个新坟。”1967年“破四旧”发掘时,并没有发现所谓的“金头”,可见仅是传说而已。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