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跨界性特征
无论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式、北美的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的课程,还是英国的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BTEC)开发的课程,所有职业教育模式都具有跨界性,既体现职业属性也体现教育属性,课程开发模式都高度统一为: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能力确定→课程开发→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各环节密不可分,精准地指向职业教育的跨界性。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跨界性——以能力为本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的总和,且所有的培养目标落在实处应体现为各种能力,如MES按照工作过程的细分;CBE的能力图表;双元制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关键能力;TAFE的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BTEC模式职业资格标准中所描述的能力。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能力内涵都来源于行业企业。
(二)课程标准的跨界性——行业企业主导
CBE模式是利用来自行业企业优秀代表通过职业教育课程(developing a curriculum,DACUM)方法制订能力图表;双元制模式由全国行业协会为主和其他利益代表组成的职业资格命题考核专家,来体现生产实际需求;TAFE由国家行业培训咨询机构确定;BTEC则是行业指导机构确定职业资格标准。可见,没有一个职业教育模式能由职业院校单方面建设完成。
(三)教学过程的跨界性——以标准为依据
课程的教学,包含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要求应完全围绕课程目标,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因此课程目标与标准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确保课程教学的跨界性。
(四)评价方式的跨界性——双重考核指标
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也应该是跨界的,或者说是双重的,除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度作为考核依据,还应该以行业企业需求、岗位工作任务为考核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