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材的结构

一、新型教材的结构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资源进行更加灵活的教与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同时,其体例结构及形式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案例导入、经验分享、情景再现等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进行呈现。

(一)模块化项目式教材

由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模块化项目式教材,与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工作过程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相适应。“双元”合作开发的模块化项目式教材以“能力本位、系统培养”为原则,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突出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培养。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学习单元之间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重在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体现职业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教学单元的设计实现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向学习领域的转换,突破传统教材篇章结构,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的体例结构。

模块化项目式新型教材应以设备的操作、使用和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分工、阶段、功能,对应岗位工作项目和任务,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和模块;再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构成项目-任务式结构。每个学习任务的内容分解为若干栏目,如“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基本栏目。必要时可以增加“知识链接”“能力拓展”“任务训练”等,用于知识的扩展和进一步训练。

【学习目标】 把课程目标分解到设计的学习项目或任务中,再根据学习任务对应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结果达成度,提出具体的、可量化、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要求,以便任务学习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和【案例】 是能力和知识等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任务和案例的选取。在真实生产项目中找到契合教学标准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项目式教材的核心。为保证任务的真实性,必须整合资源,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师傅、导师的作用。根据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深入生产实际,设置真实的学习任务和操作技能,创设能体现职业属性的学习情景。此外,学习任务要有典型性,必须在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以及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找准定位,准确对准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提炼出符合课程标准和编写大纲、能完成能力目标的学习任务。

【任务分析】【任务准备】和【任务实施】 在这些环节中应重点定位知识和任务的关系。知识服务于任务,任务驱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要符合教学需要、标准需要、工作需要、技术需要,还要符合学生职业和技能发展规律,符合认知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符合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习目标与能力形成一条线,即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打破先知识后技能的传统模式,以及把知识与技能、素质和能力独立开来的传统模块的划分,淡化原有的知识系统性结构;强调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将知识碎片化融入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重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知识体系。

【任务实施】和【知识链接】 要体现课程思政的思想,实现能力、素质和知识的一体化。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既要对接岗位能力,还要兼顾1+X证书、书证融通的要求。还可以通过“知识链接”和“能力拓展”等环节,拓展知识,解决熟练技能和知识广度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必需知识与拓展知识的关系,内容设计上要适应未来岗位的发展和知识的提升,还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接口和条件。

【任务训练】 提出的问题要能引领学习,在能力的形成中起到导航和中介作用;按照能力目标,设置侧重于应用与探究的问题;问题要有探索性,引导学生思考,追求更优的操作结果。

(二)工作手册式教材

工作手册对于企业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来说,是必备的随身工具书,可以随时快速查找到设备的结构和使用说明,查找具体工作要求、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工作手册式教材以企业岗位(群)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产品使用规范等为主体内容。编写教材的老师最好有企业工作经历,才能更好地将企业需求和教学内容对接。

工作手册式教材是岗位培养的重要工具,体例包括目录索引、功能介绍、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及案例等。手册式教材一方面围绕实际岗位,求严谨、求真、求实,落实到具体操作及应用,围绕职业、岗位活动,决定知识的取舍;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掌握能力和年龄特点及差异,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围绕新的教学理念,组织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求简介、求科学、求层次。

工作手册式的教材设计要从专业岗位调研开始,直到系统、全面地分析职业岗位,转换课程及课程体系构建,才能进入编写阶段。通过分析岗位必备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力求贴近工作实践,充分体现职业活动要求的职业能力;同时,教材应适当拓展知识面,搭建全面提升工作能力的平台;力求简明扼要,抓住知识和技术重点,突出够用、适用、好用原则。职业院校老师如果没有参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开发,从教材设计理念到技术项目教学设计没有深入了解,很难编写出符合专业技术技能岗位要求的工作手册式教材。

学生可通过工作手册等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工作手册式教材能满足专业和工作要求,是学生在工作任务准备阶段的参考书,能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是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寻求答案的工具书。既是学生的学习教材,又是企业员工的培训手册。

(三)活页装订形式

活页形式装订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内容结构应突破传统篇章结构。模块化项目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学习单元设计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和情景,教学形式区别于学科体系的普通教育教学,通过模块化教学,以任务驱动,达到教、学、做合一来实施的目的,教学时间、过程、场所灵活多变。每个任务相对独立,任务过程中需要提供任务书、支撑理论知识、相关规章、作业流程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料,任务完成后还要提供评价表、练习与作业等评价和巩固手段。教材内容需根据不同企业及学校,不同的生产设备及产品更新,实时进行调整。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补充资料。因此,活页式教材更能适应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可以针对不同校企合作特点,实现模块化制作、个性化定购;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时更新,调整学习模块和任务,甚至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微调教材内容。

活页教材的模块化、灵活性更适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及时方便地扩充设计方案、扩展知识领域。学生可以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渠道获得的知识,以及岗位和学校学习中获得的新材料、新方案、学习心得和笔记,加入教材中。随着全部项目的学习结束,学生可以构建完整的全新的“私人订制”教材。

活页式教材提高了教材使用的柔性,扩大了教材的适用范围;加快了教材的更新速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是双元合作开发教材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