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思想

一、统一思想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教材编写的固有思维模式,是解决后续编写系列问题的基础。然而,由于观念所限,学校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企业只懂技术操作,不懂教育,在教材编写中起不了作用,会影响教材质量。而企业则认为学校编写教材不实用,参编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校企作者的角度不同,各自的认知也会不同,如果观念不转变将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合作及教材的编写。因此学校教师应该认识到,所编写的教材是面向快速发展的行业企业,企业的参与能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色。

教材编写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校企双方负责人的组织协调下,统一校企双方的思想认识,这也是落实教材编写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转变校企双方对于教材开发的固有观念比较困难,需要形成氛围,使双方进一步理解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是双赢的,只有校企双方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新的高度,精诚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编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开发。否则,即便是有了目录、样章和编写大纲,编写任务也分配下去了,还是会各自为政,互不沟通或少沟通,导致学校作者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所编内容只是由原有教材内容转换而来,并未真正实现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改造。可能存在文字表述规范、条理清晰,但内容空洞,实用性不强,呈现方式单一、不生动的情况。而企业作者的表述通俗易懂、情景真实、案例有代表性,呈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但因为对系统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了解不深,对来自岗位的素材整理不到位,造成所编写的内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二)组织培训

转变观念需要一定时间,有一个过程,较为快速有效的途径是集中培训、相互交流、借鉴案例经验等多种形式。因此,新型教材在编写前有必要先对作者团队进行培训,了解国家的政策要求,确保教材的政治站位。学习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理念和思路,深刻理解新型教材职业性、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与要求。认真分析理解新型教材的目录、编写大纲、样章和教材案例的内涵,以及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掌握编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着手组织编写,才有可能把新型教材编写要求落到实处。

目前,有部分教材尽管采用了“项目”“任务”的形式,但并没有深入研究内容的来源,仍未突破传统教材的篇章结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没有完全到位。为避免只是对原有教材的篇章结构在形式上进行了改变,而本质上没有变化,或在原来的基础上仅增加情景和案例,且还可能是作者主观想象编撰的情况,作者一定要从内容上深入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分析转化的课程及课程标准,使编写的教材真正从结构上有所突破,其内容特征具有典型的职业性。

(三)加强沟通

由于教材编写团队的合作是跨界的合作,在教材编写中拥有各自的资源和作用,相互不可替代。例如企业培训资源(培训教材、岗位标准、考核资源等)的表述追求简明通俗,在教法上,企业培训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突出学生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实施360°考核评价。而学校教学资源(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件、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的表述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教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较为单一。因此,教材编写前应充分发挥作者团队负责人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校企作者加强交流沟通,以集中培训、分组研讨、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让企业作者充分了解出版教材的规范及要求,学校作者了解企业教育教学资源、可提供的教材素材等,在合作上尽量达成共识并相互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