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准备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供需调研,分析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专业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等。开展供需调研前必须认真制定调研方案,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做足准备工作,扎实开展调研才能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
(一)制定调研方案
学校负责人就调研范围、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等关键要素先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双方就如何有效开展调研工作达成共识并制定调研方案,方案内容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可实施。调研方案中一般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对象、调研方式、有效样本数及覆盖面、研究方法、调研执行时间、调研费用预算、调研报告的撰写和提交时间、参与调研人员及分工等。调研对象主要有行业、企业、院校、在校生及毕业生。不同调研对象的调研内容各有侧重,面向行业的调研侧重行业规范及职业标准;企业调研侧重了解人才需求的专业类别、学历层次需求、岗位标准等;院校调研的重点是了解其他地区或学校同类专业的定位及课程设置、在校生学习态度及动机、毕业生就业岗位等。
根据调研内容及调研对象,确定调研方法及样本数。调研采取的方法包括访谈(一对一、一对多)、邮件调查、电话调查、在线问卷调查等。针对毕业生、用人单位、招聘网站3个不同的调研对象,采取不同形式的调研,综合分析得出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表1-3-1)。
表1-3-1 某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调研
(二)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是各专业供需调查中广泛采用的调查方式,一般由学校根据专业调查目的设计各类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或整群抽样方式确定样本数,然后对调查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调查结果。一般专业调研范围广泛、样本分布较分散,多采用在线问卷调查(问卷星、问卷等平台)形式,可以自动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大大提高了调研的效率。
设计问卷是调查者的主动行为,接受问卷调查是被动行为,很多时候问卷设计仅仅从调查的角度考虑,而忽略调查对象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范围,如果调查对象不理解或不配合,收回的调查问卷不是客观真实的回答,必然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对象对问卷的情绪反应,只有取得调查对象愿意配合,认真对待所有问题、题意理解清楚、能清晰并如实回答,才能保证调查结果客观可信。
1.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1)整体构思:很多人认为问卷设计简单,把要了解的问题变成问题和答案,组成问卷发布到网上就等结果了。实际上,这样只是走完调研程序而已,基本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应该根据调查目的与内容,先构思问卷整体框架。
(2)系统设计:在整体框架拟定的前提下,围绕调研目的设计单个问题,注意单个问题与问卷整体的逻辑联系,根据问卷的逻辑、问题的性质和视觉感受等排序,使整个问卷的条理清晰,整体感更加突出。
(3)换位思考:问题设计从调查分析的角度考虑,语言比较专业化,问题太长、选项难以理解或者题量太多,让调查对象觉得是麻烦事,容易产生抱怨情绪或排斥心理,可能会以工作忙为借口,或认为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而不配合,或敷衍了事。因此,在问卷设计时要换位思考,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调查对象,愿意配合、能顺畅填答的问卷应该如何设计。
2.问卷设计要点 调查对象愿意配合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问卷,才能保证收回问卷的有效性。调查对象愿意配合并按要求完成的问卷,通常是问题容易理解,方便操作,不费时、不太费功就可以完成。但从问卷设计的角度,应以保证问卷设计质量为前提。
(1)科学严谨,客观提问:问题的提法、措辞应严谨规范、符合逻辑,避免暗示、引导性提问、主观臆断,避免把带有主观或个人偏见的结论当问题提出。如“师傅教学方法不得当”“岗位任务重”等,全部选项偏向负面,如果调查对象是正面理解就无法选择。
(2)仔细检查,确保质量:仔细检查问卷是否包含统计分析的因素,避免调查信息的遗漏,去掉可有可无的问题,并确保没有交叉重叠以及单选出现多个选项让调查对象无所适从等情况。
(3)细节调整,增加趣味:在确保问卷没有质量问题之后,兼顾方便调查对象操作及趣味性原则,再从细节上做调整(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项、矩形式和表格式等类型),以不易产生视觉疲劳、不易看错为原则,合理排序。
(4)问卷测试,修改完善:问卷发放前,随机抽取几名调查对象参与问卷测试,并说明测试目的,让其认真完成填答,并如实反馈答卷的感受(时间、题量、内容等),根据测试者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在完善后再发放,才能更好地保证问卷调查质量和效果。
3.注意事项
(1)主体明确,容易理解:表述清晰、通俗易懂。
(2)问题简明,字数控制:提问直接、简短,措辞严谨。字数尽可能控制在1~2行。如字数精简仍在2行以上,可能问题太大,可考虑拆分。单选选项一般2~5项,多选选项一般不超过8项。如问题太长,选项过多,跨屏显示则手机查看不便。
(3)题量适中,时间适宜:20~30题较适宜(1~2页),最多不超过50题。10~20分钟能完成问卷最好,超过30分钟后,调查对象不易保持耐心和注意力。
(4)操作方便,排版清晰:排版字体大小、行距适中,类似问题相邻排序,如过于集中,易产生视觉疲劳。
(5)便于数据统计分析:问卷设计在考虑调查对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针对预期调查能够方便开展数据分析、整理和统计。
以上关于问卷设计的时间、题量等数据,是很多专业在调研实践获得的经验值,仅供参考。实际多少合适,以实际调查对象能保证问卷质量的填答情况为准。
4.常见问卷设计相关问题的举例 例1、例2、例3的3个问题来自某研究团队一份关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项目的调查问卷,该份问卷总题量不亚于一份理论考试卷,其中有些问题的指向过于偏向性,选项与问题不严谨,并与实际脱节。问题的设计让调查对象无法填答,即便其配合完成,以此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够科学的。限于篇幅,在此仅选载其中几个重要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例1 学徒培训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排序问题)
·不同师傅之间教授内容一不致
·师傅教学方法不当
·岗位任务重
·工作任务简单、重复,缺少学习价值
·学生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缺少学习机会
·师傅带学徒多,指导不充分
·学徒培养阶段与学校学习脱节
·设备紧张,资源不够用
·其他
例1的问题设计带有明显偏向性,全部选题偏向负面,是根据调查者主观认为学徒培训应该存在的问题作为选题,没有考虑到实际中如果所设计问题不存在,调查对象要实事求是不填答此题,就不能提交,要么随便填答,为保证答卷的真实有效,应增加正面选题或增加一个选题:以上问题都不存在。
例2 师傅指导内容(选择并按重要性排序)
*企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与提供产品的各类服务
*企业中各生产/服务岗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与诀窍(如有,请举例________)
*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时如何设计和选择最优的产品或服务方案
*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如何快速决策和处理
*工作中要求的基本品质和精神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岗位操作技能
*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工作中涉及的原理性知识(如有,请举例________)
例2该问卷设计是面向所有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其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师傅重点指导哪些内容(选择并要求按重要性排序)。而该问题设计选题更多是针对工科专业,且有些不属于师傅指导内容,让面向服务类的其他专业有些无所适从。
例3 师傅培训
★培训频率:□没有 □偶尔 □经常
★培训计划:□有 □没有
★培训内容:□教育理论 □学徒管理
□教学方法 □法律法规
例3选项设计不严谨也不科学,培训频率应该对应数据,培训内容的选项与我国现代学徒制专业的培训内容脱节,更像是由师范类专业的调查问卷修改的。问卷问题设置可以学习借鉴,但应根据本专业实际要求精心设计,不可以照抄,敷衍了事。
例4 某专业关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
※您是否还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您转行的原因是什么?
※您从毕业至今换了几次工作?
※您目前就业的行业是什么?
※您目前就业的岗位名称是什么?
※您所在企业的性质是什么?
※您所在企业的人员规模是多少?
※您目前的薪资水平是多少?
※您目前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您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的利用率是多少?
※您认为学校哪方面建设较好(教师水平、教学设施、校风校纪、专业拓展活动、考核等方面)?
※您认为本专业需要加强的是什么?(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养培养、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工作岗位实践时间、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理论知识培养等方面)
例4只是把调查者要调查的问题简单罗列出来,其中标记下划线的问题让毕业生难以回答,即使得到调查结果,也不便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并且问题题型单一,且全为问答题,很容易让调查对象产生畏难情绪而不配合调查。
例5 某专业人才需求设计的问卷(问题之一)
你所在企业的基本信息
某岗位人员学历人数
本科 人,专科 人,高中 人,中专 人,初 中 人
某岗位人员职业等级证书取得比例
高级技师 人,技师 人,高级工 人,中级工 人,初级工 人
培养出可以独立操作工作的称手焊工需要多久
培养出可以独立操作工作的称手焊工需要多少资金
中专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哪些优势
例5问题设计应考虑如何使结果的数据便于统计和分析,如规定一组可供选择的答案,这样可使统计的数据结果便于分析。例如一些问题下可按照调查目的设置选项,“×××岗位人员学历人数”修改为“某岗位人员专科学历人数占比:A.10%以下、B.11%~30%、C.31%~50%、D.50%以上”;“某岗位人员职业等级证书取得比例”,下面的选项为“高级技师_ __ _人”,由于该问题没有限制调查对象是按具体的人数还是按比例填答,有可能出现按百分比和具体人数两种填答,因此需结构化处理后才能做分析与统计。
例6 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个人能力不足 B.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
C.求职方法缺少技巧 D.缺乏工作经验 E.缺乏社会关系
F.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 G.对企业岗位缺乏了解
H.对企业用人标准缺乏了解 I.没有及时的求职信息来源 J.其他
例6问题为多选题,建议增加排序要求,那么调查对象填答选项就会优先选择最困扰的因素。
(三)调研其他材料的准备
1.访谈提纲 到企业实地访谈是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到访前应提前告知企业到访的目的、时间、内容等,以便受访企业安排并通知受访对象,受访对象根据访谈内容提前准备好资料及相关信息。一般以访谈提纲形式书面告知,以引起受访对象的重视。
2.资料和工具 实地访谈也是问卷调查的最好补充,有些重要问题以问卷形式不能解决,需要通过访谈的形式面对面了解确定;同时为了后续工作保持联系,也需要留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故应准备好访谈记录的资料及工具等(摄影、录音、受访谈对象信息表、笔记本等),做足做好准备工作,提高访谈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