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

二、召开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

(一)会前说明与氛围营造

主持人首先向专家们简单介绍会议的背景、目的、行业专家的作用与职业能力分析的意义,尽快进入职业能力分析与研讨环节,以保证有足够时间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高会议效率。

1.职业能力分析方法概述 主持人讲解职业能力分析“二维四步五解”法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步骤,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样表)说明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表达要求及规范,使专家熟悉职业能力分析“二维四步五解”法的要领。

2.营造会场氛围 主持人设法营造轻松而热烈的会场氛围,调动参会专家的积极性,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专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尽量将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工作内容、要求、流程等全部内容表达出来。行业企业专家是职业能力分析的主角,学校专业教师等其他参会人员应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尽量不发表意见,特别注意不要将原有学科体系的教材内容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二)确定职业能力分析目标岗位

准确定位职业能力分析目标岗位是课程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结果对后续课程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针对主要就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并开发的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既符合企业需求又满足学历教育要求的重要手段。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让专家从本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一般路径”表中找出主要就业岗位;一个专业一般有4~6岗位(群)。接着,将“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一般路径”表中发展年限为3年及以下的主要就业岗位,作为职业能力分析目标岗位进行分析,进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要求。

值得注意,主要就业岗位的层级过高或岗位(群)过多,会造成职业能力转换的课程内容和课程门类过多,3年学制难以完成。相反,岗位层级过低或岗位(群)过少,也会造成转换的课程内容和课程门类过少,虽可满足企业岗位培训的需要,但难以达到学历教育的要求。

(三)职业能力分析与研讨

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形成了课程开发主要成果及特色,其结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

在主持人的引导和启发下,经过头脑风暴,专家们将所有岗位日常工作或阶段性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依次分析、归纳出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并达成共识,然后分组进行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

1.工作项目分析方法要点 按岗位工作的流程或步骤相对独立的工作领域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出岗位对应的工作项目,也可以按工作内容大类或工作对象进行梳理。采用什么方法梳理,没有统一规定,以符合逻辑、内容不重复也不遗漏为原则。一个岗位约有5个项目(经验值,供参考),用名词或词组表达,注意工作项目之间应有逻辑联系,但内涵不交叉重叠。工作项目可以再细分为工作任务,如工作项目分解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后期工作任务的分解。如果工作项目数过多,可能造成工作任务难以细分;而项目数过少,则工作领域过于笼统,不便划分工作任务。因此,要特别把握好工作项目的梳理。

2.工作任务分析方法要点 在对工作项目的分析与表述达成共识后,再将每一个工作项目细分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有代表性的,是项目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具体工作内容的归纳,应以名词+动词的形式表达。一般以工作流程或步骤为主线梳理工作任务,将职业能力要求相同的工作流程或步骤进行归类和重组,1个项目约分解为5个工作任务(经验值,供参考)。每个工作任务应有相关的能力点支撑。如工作任务间有交叉重复的情况,则需重新检查项目梳理过程。

3.职业能力分析方法要点 主持人以1~3个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为例,示范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启发专家从素质、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5个方面分析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以动宾结构的简短语句进行条目化、规范、准确的表达。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尽量创造融洽轻松的氛围,使所有专家都能独立思考、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参与研讨并最终形成本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样表”。

然后按岗位(群)分组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每组有2名以上专家,从初级岗位开始,参照“样表”完成所有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在分组分析讨论期间,主持人应及时跟进各组分析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最后形成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表1-3-5)。

表1-3-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客服中心岗岗位能力分析表

(四)整理会后资料

1.完善职业能力分析表 会议集中行业企业专家的智慧,完成了各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由于会议研讨时间有限,形成的职业能力分析表难免存在表述不确切、不规范,职业能力遗漏或不完整等问题,会后需进一步检查核对,运用规范的职业能力术语和表达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形成更科学、规范、准确、完整、有代表性的“职业能力分析表”。

2.形成“职业能力分析汇总表” 用Excel记录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需汇总并对其进行编号,形成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汇总表”(表1-3-6),方便后续开发工作核对和使用,具体编号方法如下。

表1-3-6 医学美容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汇总表(节选)

(1)工作项目用“01、02、03…”编号。

(2)工作任务用“01-01、01-02、01-03…”编号,“-”前面的数字是工作任务所在的工作项目的编号。

(3)能力用“01-01-01、01-01-02、01-01-03…”编号,第1个数字是能力所在工作项目的编号,第2个数字是能力所在工作任务的编号,第3个数字是能力的编号。

如用“专业标准建设平台”在线录入,系统有自动汇总和编号功能,选择从平台导出“职业能力分析表汇总表”即可。

3.形成“职业能力标准” 针对目标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所获得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其中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应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考虑,再从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5个方面解析。尽管主持人在职业能力分析研讨过程中提醒专家注意全面分析表达的重要性,但由于参会专家大多来自岗位一线,更熟悉技能和工具方面的要求,加上时间有限,所形成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往往侧重于体现显性技能要求,而对于相关基础知识或隐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要求略显不足。

为此,应进一步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标准融入“职业能力分析表”,按照系统化、精确化的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补充、完善,形成融入了行业、职业岗位最新要求的“职业能力分析汇总表”;再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所开发的课程才能满足学历教育要求。

4.职业能力分析注意事项

(1)职业能力分析表在汇总的时候,避免重复记录。如不同岗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在汇总时只保留一条。

(2)“职业能力分析表”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内容应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

(3)对于职业能力的表述要求既科学、规范、严谨,又切合实际。

(4)通过统计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总数,评估职业能力分析效果。一般职业能力点宜细不宜粗,如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数目过少,则课程内容相应减少或容易交叉重复,难以达到学历教育要求。

举例 通常一个专业面向4~5个岗位(群),3个岗位层级,1个岗位分解为3~5个工作项目,1个项目细分为5个左右工作任务。以一个层级4个岗位为例做计算。

工作项目总数为36个:3(岗位层级数)×4(岗位数)×3(最少项目数)。

工作任务总数为180个:36(工作项目数)×5(工作任务数)。

显然,该例的工作任务数如果明显少于180个,有可能出现遗漏;如远远超过180个,其工作任务可能有重复或把非目标岗位的工作任务也计入其中。

总之,针对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应与特定学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应,体现特定学历层次的能力要求。

(5)“职业能力分析汇总表”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课程转换与课程体系构建环节。

5.职业能力分析的关键要素

(1)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和对现场的把控能力,以及善于启发专家表达的能力。

(2)行业企业参会专家熟悉岗位工作,能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尽快梳理出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并分析职业的能力。

(3)参会人数适中。头脑风暴法的效果受会场氛围的影响,人数太少,没有气氛;人数太多,会议的时间不便把控。一般参会专家12~14人的会场气氛较好,时间也较好把控。

(4)职业能力分析时间。要保证每个岗位有足够时间给专家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一个岗位(群)的分析大约需要一天时间。

(5)记录员与主持人的配合度。运用头脑风暴法,记录员能与主持人具有良好配合,及时记录并根据大家的讨论对记录进行调整和修改,可以让主持人注意力集中在引导专家发言上面。反之,如果记录员要主持人时不时地提醒才记录,则职业能力分析的效率就会受影响。

(6)会前与参会专家的深入沟通。组织者会前与主持人和参会专家的充分沟通以及深入了解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让专家做好参会准备,另一方面确保参会专家准时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