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图书品质和价值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国家出台了各级图书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各种评选、出版项目申报等推动出版图书质量的提高。出版社根据国家质量规范,确定专业对口的策划编辑、责任编辑、校对、质量检查人员,通过三审三校等工作规范,从制度和人力资源上保证图书质量和价值。
(一)保证图书品质
责任编辑应深刻理解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的要求,引导学校和企业老师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教材组稿固有的思维模式;参与课程建设过程,积极探索课程建设路径,明确教材开发的方向及定位,与课程建设改革同步,展开教材开发的策划工作,从源头保证职业教育教材的先进性;专业的编辑从作者团队组建开始,就能步步把关,利用长期积累的作者资源,精选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企人员参与,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了解产业前沿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推动校企双方在教材中融入新内容,保证教材的实用性;提供市场信息,推荐知识拓展领域,保证教材的通用性;积极推动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审核各种数字媒体的质量,保证教材的新颖性;协助主编,落实教材编写大纲和编写样章的体例要求,做好全书编辑、加工、整理工作,把好文字和语言关,保证教材质量和专业水平。
(二)实现图书价值
实现图书的价值,一是体现在实现编写团队的价值,将教材的精神产品转化为物质产品。二是为了适应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要求,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资源进行更加灵活的教与学,适应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需求。策划编辑与责任编辑是图书开发和出版的沟通桥梁,应积极参与编写团队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课程改革和编写会议。出版社编辑有义务协同有关专家,开展教材编写及使用的相关培训与指导等工作,帮助作者按照教材改革的理念,以及新型教材编写要求,将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教材内容中。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纸质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紧密结合,实现职业教育教材的数字化。经过审稿、编辑加工等流程将初稿转变为产品,与排版人员、美术编辑一起落实版面设计和装帧设计,最终将书稿变成精美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纸质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新型教材的开发和出版具有开创性,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双高计划”“高职扩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需求相适应。经过责任编辑的纽带作用,将最后的课程改革成果推向应用,实现图书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