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织编写

三、组织编写

主编或校企负责人要深入了解参编作者的具体情况,如参编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背景,了解其技术、技能和具体生产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编写会议,详细交流和研讨,讲解课程标准要求和编写理念,普及写作知识和编写技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责任意识。

(一)撰写教材目录

1.头脑风暴法 主编是编写新型教材的领头羊,首先应转变其观念,才能将新型教材编写的理念落实。仅从每个作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较难确定该团队最适合的主编,而目录是教材体例的基本框架,采用头脑风暴法,让硬件条件符合主编要求的作者先根据个人的理解撰写教材目录,目录可以反映作者思想观念转变的情况并决定下一步工作。

(1)目录符合要求:所撰写的目录符合新型教材结构特点的作者则进入下一环节,让其选择其中熟悉的内容编写样章。

(2)目录不符合要求:如所有作者撰写的目录都仍未跳出传统教材体例,则由专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编写团队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团队所有成员的认识程度可能参差不齐,但主编必须转变观念,思想认识必须到位。

2.集体讨论 头脑风暴法所撰写的目录是作者个人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写作能力,以及企业老师、行业专家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优势,应该博采众长,由责任编辑组织团队对作者提交的目录进行集体研讨,进一步完善和确定本书的目录和内容结构。

(二)撰写教材样章

1.头脑风暴法 通过撰写目录以及组织对目录的集体研讨,作者对新型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所有作者在确定的目录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并撰写样章。原则上是主编引导,作者自选。尽量让目录全部内容都落实到作者,不同作者可编写同一内容,但以个人编写为主。

2.集体修改完善 责任编辑和主编组织对样章初步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相关作者应根据初审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再次提交后,责任编辑和主编组织团队集体研讨,对最佳的那一稿再次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完善后作为全书的模板并达成共识。

(三)分配编写任务

1.合理分配与自愿选择相结合 主编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各自优势,博采众长;充分调动参编者的积极性,确保编写工作进度及质量。主编可根据具体的项目、模块编写内容,或根据各任务操作过程,以及数字化素材的制作,针对参编者各自能力和优缺点进行合理分配,尽量由参编者自愿选取,尤其注意打破知识体系及模块分割,通过各自编写的做法,巧妙地发挥各自所长。

2.作者要虚心,应有大局意识 参编者应主动加深对教材整体的理解,详细了解负责编写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接受主编的领导,向主编和其他同仁学习;要有耐心,能沉下心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熟悉课程标准,吃透编写大纲,理解样章;要有责任心,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编写大纲的要求,按照统一的体例格式,积极落实各项目、任务的知识和能力标准;要有诚心,努力提高写作水平,仔细斟酌用词用字,规范使用语言和文字,避免错字,努力通过书面内容完整清楚地讲解知识和技术。

3.沟通协调,控制好编写进度 主编和责任编辑应经常关注编写工作情况,把握编写进度,注意时间节点;协调处理编写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矛盾和冲突。

4.交叉检查,不断完善

(1)交叉检查是保证教材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编写水平的过程。要认真检查同行的稿件和数字化素材,帮助他们发现科学性和技术性错误,共同提高科研素养;修改和消灭低级错误,如错别字;发现和修改格式错误,保持书稿体例的美观和统一。

(2)交叉检查是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能通过相互比照,发现自己的问题,尤其是以前没注意到、没有重视的问题;加深对整体书稿的理解,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编写水平,更好地修改自己的稿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更多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

(3)交叉检查的原则是修改必有依据,要注意保持学习的态度,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大刀阔斧,胆大而心不细。对有疑问的地方,尽量用铅笔注解,不要直接修改;多提意见,晚下结论。在解释或交流中要注意措辞,既要说明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又不失礼貌。

(4)校企作者的交叉检查,有助于及时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但要注意科学性、普适性和规范性原则,对尚不成熟还在探索阶段的新技术应增加详细说明。

5.进一步修改完善 对于交叉检查中的修改要保留痕迹,方便互相学习和讨论。根据检查结果,仔细核对修改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和指正,认真仔细修改。应做到耐心通读,逐字斟酌;对照他人稿件,吸取经验和教训,比照样章重新整理,进一步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