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形成

一、正式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形成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的整理

1.对表述不当的用语进行修改 召开行业专家研讨会,获得的是按岗位描述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表1-2-7、表1-2-8),一般对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工作项目”的表述可采取动宾结构,也可采取名词表达,用语较短。例如,既可表述为“车身钢板检查维修”,也可表述为“检查维修车身钢板”。对于“工作任务”,可以用名词或动宾结构表述,用语较短,如,“完工时间”或“跟踪完工时间”。对于“职业能力”的表述,必须采取“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表述,句子较为精炼,一般10个字左右,且动词多采用输出性的行为动词,具体化所需的能力并使之可评可测。例如,“使用正确工具进行研磨”“确保在合适的工作环境下,采用适当方法和程序修理金属板”。

在行业专家研讨会后,组织人员对会议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将文字材料、录音录像资料进行加工。要求:①按用语要求对专家意见进行修正;②对记录有误的、不够准确的部分进行改正;③对于过长的语句进行提炼或拆分;④汇总行业专家对各岗位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的评定,一般以多数专家意见为准,确定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的评级。这样就可形成较为系统、细致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2.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补充 通过行业专家研讨会形成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所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代表性也不足,必须参照国内外的相关职业能力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和丰富。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渠道获得的各种职业能力信息,由于是零散的、非结构化的,故将它们吸收到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的过程中就是进行结构化处理,最终使得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更为丰富。

3.征询专家意见 通过前两项的修改和补充,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已经初步成型了。为了使得修改、补充的部分更加准确,可以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发给行业企业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行业企业专家的选择分为两种:一种是参加过职业能力分析行业专家研讨会的各岗位专家,他们对职业能力分析的要求非常了解,可以对该表进行细致的修改和确认;另一种是没有参加过职业能力分析会的不同企业单位的专家。专家的选择条件与参加分析会的专家选择条件相同,这些专家可以从不同企业的视角对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扩大分析的覆盖面,增强代表性。

(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1.合并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将每个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及职业素养表合并在一张表中,将表头改为“某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参照表1-2-3的格式。合并后所有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均需要从各岗位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转化为该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在合并时如果发现不同岗位有相同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则应合并为一项。归并的原则是选择更为准确、科学的描述,如果出现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之间的包含关系,则以详细的描述为准。

2.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编码 对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表整理完成之后,通过编码就形成了正式的“某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编码一般采取3级数字编码,即工作项目(含职业素养)为第一级码,用“01、02、03…”表示;工作任务及职业素养分类为第二级码,编码为“第一级编码+第二级顺序码”,如05号工作项目有4个工作任务,其编码分别为“05-01、05-02、05-03、05-04”;职业能力为第三级码,编码为“第一级码+第二级码+第三级顺序码”,以05号工作项目第3个工作任务的6条职业能力的编码为例,其编码分别为“05-03-01、05-03-02…05-03-06”,详见表1-2-10。这种编码方式在Excel软件中容易操作实现。

表1-2-10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节选)

续表

3.确定学习水平 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不仅要清晰表述该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而且要明确这些职业能力应该属于哪个“学习水平”,即分属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层次或哪几个。对于每条职业能力的学历教育层次划分有3个依据:一是依据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路径;二是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表的的“项目评定”;三是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表的“能力要求”的评级。例如,表1-2-10的“L1”表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表1-2-6)的第Ⅰ级,这一级是中职学历层次。“L3”表示第Ⅲ级,是中职、高职学历层次都需要培养的。在学习水平划分中,还会遇到某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或职业能力点在两个相邻岗位中都需要的情况,如某一工作项目对应的职业能力不仅属于L3水平层次,还属于L4水平层次,即这些职业能力点分属不同的学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