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生使用未收到预期效果
职业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偏低,理解能力不强,并且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教材内容及形式没有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培养目标。因此,客观上造成学生对教材的使用率低,且使用深度浅,教材最终并没有成为职业院校学生获取技能的有效途径。调查分析显示,约八成学生认为教材“原理过多、过深、不理解”“与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知识没有衔接”“无趣味性”。
传统教材以教师教学为主体,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鉴定则以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只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不是对教材能动地实践创造的主体。这也造成学生毕业到岗位工作后,对工作的操作技能不熟悉,无法直接上手投入岗位工作,还需要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全面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