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版印制流程

四、出版印制流程

出版流程会根据实际情况略有改动,基本步骤如图2-2-4所示。

(一)编辑审稿

审稿是保证教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规定,出版社实行三级审稿制度。

1.初步评价及处理 由于责任编辑参与了课程建设过程,参加了教材大纲制作,了解主编的教材内容设计思想,能感知教材的方向是否正确。责任编辑初审电子版稿件,初步做出评价和选择,按照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比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大纲,通过初步审读,判断初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对初稿的内容价值和表现形式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尤其是独创性作出整体性的基本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确定出版价值:对符合要求的初稿,接受出版,或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进入出版流程;对不符合要求的则作退稿处理,提出明确的退稿原因。

▲图2-2-4 出版流程

2.一审 由责任编辑负责,责任编辑作为该教材后期制作质量的首要负责人,也是未来教材形态的主要设计者和出版流程各环节的推动者,负责与主编直接沟通。

3.二审 由经验丰富的编辑负责,以更高的层次通读全稿,对稿件内容全面把关;同时审核初审意见,补充审稿和修改说明。

4.与作者沟通修改意见 责任编辑将二审意见综合后,与主编沟通、协商并修改原稿。在这一阶段,责任编辑应发挥主动性,利用编辑功力,根据出版标准,进一步消灭差错,规范、整理和提高稿件质量。同时,全面观看、审核数字化素材,实际扫描检查二维码是否有效,链接是否正确,确保文字、视频、音频等无政治性错误,无隐藏内容或病毒。

5.终审 是出版印刷前最后一道质量把关程序,由社级领导负责,通读全稿,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就稿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做出最后评判。

审稿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责任编辑和主编会反复沟通,经过多轮修改,获得最终稿件。主编应领导所有作者,积极配合,共同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文字质量。

(二)发稿排版,整体设计

1.发稿 将初具形态的稿件送达出版社编务部门,经审核,达到齐、清、定出版的基本要求后,一方面将责任编辑提交的审稿文件上传新闻出版局,申请书号和CIP;另一方面将稿件发往排版公司,开始排版制作。

2.排版 排版公司用专业的排版软件(例如方正排版软件)处理稿件的Word文本。根据编辑的标注和版式设计,录入、修改文字,设置版心和文本格式,编排书眉、页码和目录,制作图表。最终生成PDF格式的排版文件。

3.整体设计 责任编辑协同美术编辑、排版设计人员,根据稿件的专业特点、内容风格,设计版式、封面、装订样式,从工艺、技术和艺术上对图书成品的形态做出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使最终出版的教材内外协调,达到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

(三)清样处理

排版后的文件经过一校后打印3份清样,一份由主编分发给相应作者审读清样,另一份由专业的校对人员进行二校,第三份由责任编辑审读。主编应亲自通读全文,检查书名、作者署名,以及辅文、正文的疏漏和错误,核对编辑的修改意见,回答一校提出的质疑,检查图表制作是否有误。主编将所有作者审读后的修改意见用红笔标注在一份清样上(注意修改尽量不要改动版面),交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将返回的作者清样和二校清样上的修改意见合并在一份校样上(过样),进一步通读及检查全文。

(四)印刷入库

根据二校样的修改标注,排版公司做再一次修改和排版并打印三校样。三校样由出版科装订即付型样,再送质检部门进行付型样审读和终审。合格的付型样送印刷厂印刷和入库。

责任编辑全程追踪,实时检查排版、印刷效果,追踪入库时间。监督、检查、协同后期数字化素材的制作及上传。

(五)教材营销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学徒制正在由试点院校向全面改革的方向发展,双元育人的新型教材市场正逐渐打开。出版社应根据教材的专业方向,协同出版社宣传部门制定线上电子媒体,以及线下的专业会议、研讨、展览等,深入做好宣传工作。出版社发行部门利用学校、图书馆、书店、书商等多种渠道,将教材推向市场,进入校园。老师、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应及时反馈到出版社,由责任编辑汇总多部门信息,制定重印修改或再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