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02.28 德斯比奥、布尔代勒、麦约

1948.02.28 德斯比奥、布尔代勒、麦约
img

◎德斯比奥 《德朗夫人头像》 青铜

第三次去看保罗·克利(Paul Klee)画展。他是近代西方画家中真正打动我的。他理性地解析色彩,而色彩愈变得奇妙;他理性地解析形象,而形象愈变得神秘。他的理性好像就是最敏锐的感性。他冷静地分析现象世界、视觉世界、物的世界,而有诗的能、哲学的能放射出来。在他的画前,我们的视觉和哲思同时得到满足,真是一种奇异的炼金术。

看后,顺便在现代美术馆楼下雕刻部走了一圈。

不再喜欢德斯比奥(C.Despiau,1874~1946)。他只在肤面上作功夫,不给人以深度的幻觉。那些女像经营得很细致,妩媚是有的,但只是浅浅的波动,暂短的甘味,不耐咀嚼。

布尔代勒(Bourdelle,1861~1929)相反,追求内在架构,表层即底层,面即立体,他的雕刻如铜筋铁骨,不仅是一种阳刚的美,并且有原始游牧民族的野性。有时不免显得过于粗暴。文学家法朗士(A.France)、画家安格尔(Ingres)的胸像都如拳师斗士。他做了许多贝多芬像,额头上,肌肉扭结而缺少智慧,从那里似乎流不出绮丽的田园交响曲。

麦约(A.Maillol,1861~1944)似乎能兼具两家的优点,他所描写的女性的优美带有内在的强力。但是我不喜欢那里的笨重。三人之中,麦约有较多的现代风。这现代风是怎么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女人的躯体已趋近机器的圆柱形。不过,把人体向机器方向变形,那么我更喜欢英国摩尔更为变形、更为几何化的人体。当然摩尔生于1898年,比他们迟二三十年,已属于这个世纪的人物了。

img

◎布尔代勒《贝多芬·崇高的悲剧面孔》 青铜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出现了狂飙气质的布尔代勒,同时也出现了描写女性的典丽的德斯比奥,描写女性的丰实浑厚的麦约,这正说明法国人一时创造力的充沛吧。

1880年前后出生的雕刻家都或多或少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了,他们是毕加索的一代(毕加索生于1881年)——

Arckipenko          1887

Arp               1887

Barlach              1870

Boccioni             1882

Brancusi              1876

Braque             1882

Csaky             1888

Epstein            1880

Ernst                1891

Freudlich             1878

Gabo               1890

Gargallo           1881

Gonzalez             1876

Lehmbruck           1881

Lipchitz           1891

Manolo             1872

Madigliani          1884

Pevsner              1884

Picasso             1881

Zadkine            1890

他们的雕刻都求摆脱写实手法,追求纯粹造形的效果。雕塑上的立体主义颇相当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印象派的色彩表现是“绘画性”的突出发挥;立体派的体积表现是“雕塑性”的突出发挥。在雕刻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觉得他们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只有装饰作用,在积木游戏式的摆布中讨生活,缺乏深刻丰富的内涵。

img

◎麦约 《夏之躯干》 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