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02.04 罗丹的性格

1951.02.04 罗丹的性格

罗丹的性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很想知道。

心理学家荣格(Jung)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理性的、情感的、感性的和直觉的。我想罗丹大概可以归入“感性的”。他的细小而炯炯若炬的眼睛,尖而高的鼻子,都像敏锐的雷达那样的仪器,不断探测外界,细辨外物的特征,它们的变易和轨迹。他有空间组成和形体结构的敏感,那自然不必说,他还有嗅觉的、触觉的敏感。如果他有哲学,那哲学直接生根于感觉对象。他也讲善,讲至善,讲艺术的社会价值,讲宗教信念,而其论证都是来自当前周遭目睹耳闻鼻嗅手触的事物。他要说服别人的时候,则把这些意念通过指尖实现在泥土上。他的嗅官、触官、视官时时在发出信号,给他以生的欢喜的激动,让他在赞美中生活而且创造。这频频传来的新鲜强烈的信号不容他作耐心的推理,构筑抽象思维系统;他也不会感觉到推理与系统的必要,因为最能说服他的不是推理的巧妙严密,而是感官获取的资料的真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他写下的杂感了。那些对于风景人物,对于古建筑古雕刻的赞赏,全是一些激情的惊呼。克拉代耳描写他的眼睛“放射一种有透射力的好奇,表现一种森林野兽的机智,甚至狡黠。”(《罗丹传》第33页)

同时,他的壮健而灵敏的躯体需要消耗体力,需要和石头、塑泥搏战,在这战斗中体验生的快活、酣畅,像举重家在几百斤的压力下挤出“我在”的大满足。罗丹曾为他同时代的雕刻家法尔盖尔(A.Falguiere)塑过像,在《对话录》里他描写法尔盖尔是“一头小公牛”。雕刻家多是这一类型的人物,罗丹自己、布尔代勒也都是这样身材短矮而粗壮结实的“小公牛”,似乎这样的体型才最适于和岩石的重量与坚度去搏斗。所以里尔克说他是一个“行动者”。这行动同样不容他和抽象概念慢慢打交道。他的表现方式也是视界的、触界的,以至嗅界的。

img

◎罗丹 《自画像》 炭笔素描

但是他的感受和表现比一般雕刻家深刻,因为他的感受和表现不限于感性层次。他有一种哲学需求,一种虔诚热烈的宗教情操。对大自然、对人,有一种广大的神秘感,所以当时的文学家米尔波(O.Mirbeau)说:

他永远接近生命,在生命中,在生命的战栗中,即使他似乎超越于生命之上。他在梦中。我们的不安、颓丧、兴奋、英雄气概、热狂、情欲,他都移译出来,表现出来,比一个诗人更充分,比文字更好:以形象。

罗丹描写米罗美神的一段话很可以反映他的造型和哲学的混合气质:

这躯体的含原动力的侧线帮助我们了解,启示给我们世界上的比例。奇迹是:这些侧线的总合,在纵、横、深的三度中,以不可知的魔术,表现了人类的灵魂及其狂情,表现了一切事物底层的本质性格。

img

◎罗丹 《法尔盖尔像》 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