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05.12 外光雕刻

1948.05 .12 外光雕刻

在《法兰西大教堂》中罗丹赞赏希腊帕提侬的雕刻,说那是浸在外光大气中的作品,并且认为哥特式时代的雕刻也有同样的品质。他又说:

我的《巴尔扎克》不是使我接近你们一些吗?希腊的大师,哥特式的大师。别人可以随便去议论,但是这件作品确是向外光雕刻的方向走前一步吧。(第165页)

我对他的说法不免怀疑。《巴尔扎克》的塑造法和罗丹一向所用的技法并没有基本不同的地方。这立像能不能算成功的外光雕塑,我很怀疑。《巴尔扎克》不是石质的,单这一点,就和希腊、哥特式的雕刻有很大的分歧。

罗丹的雕刻不属于外光,不适于放在广场上、阳光里,这倒并不影响他的雕刻的真价值。他的雕刻是属于室内的,让人走近静观、冥思。也正是这个原因,能够激发那么多诗人、文学家写下那么多文字,到现在仍然从世界各地吸引那么多年轻的以及年老的人来俯仰徘徊。

罗丹之后的一代雕刻家多是追求外光的。布尔代勒的雕刻可以放在狂风暴雨里,麦约的雕刻应该放在地中海边的阳光里。奇怪的是布尔代勒所教出的下一代却又是室内的雕刻家:杰克梅第、李谢(Richier)、俄里柯斯特(Auricoste)……他们所做的形体虽然具有内在结构,但是表面残破,暗示现代心灵的悲剧,又只能放在室内了。从纯雕刻发展说,他们对老师布尔代勒作了反动,返回罗丹的局部分析;从思想内容说,应是第二次大战对欧洲人精神伤害的反映。

img

◎罗丹 《巴尔扎克》 石膏

img

◎罗丹 《巴尔扎克》 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