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11.22 反罗丹
2025年10月13日
1948.11.22 反罗丹
罗丹逝世后,后起的雕刻家要走出新的道路,当然想推翻这一个太巨大的偶像,他们纷纷指出他的缺点来,这是不足怪的;艺术品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诠释,诠释只能从一个观点出发,必然有所偏重,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四平八稳、十全十美的艺术,指出罗丹的缺点是并不太难的。
美术批评家罗瑞·马尔克斯(C.Roger-Marx)有一篇《罗丹的天才》(收入《罗丹的形象》),其中有这样一段:
这些指责,有一部分是有根据的。我们早就熟悉这些指责了,它们被用来批判印象派,打倒莫奈(Monet):罗丹的作品没有“建筑性”;感性、肉欲、偶然的成分太多;《永恒的偶像》的作者不能掌握整体,只善于表现单独的人体,甚至更严重的是,只善于表现“局部”;表面的变化、事故,某些有情趣的描述比形体的永恒性、重量和密度更为吸引他;他成为想像7力、诡辩力、肉欲的牺牲品,忘掉造型的基本规律,忽视精炼的手法……
对罗丹艺术的特征大致可以列出以下几点:
一、着重表现活泼跳跃的生命;少建筑性。
二、精于刻划局部,甚至利用残缺来加强表现力;忽视整体性。
三、侧重抒情和刹那的动态;缺少永恒凝定的造型。
总起来说,这些特点都是浪漫主义的。
◎罗丹 《冥想》 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