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2.14 人体的诗篇
◎罗丹 《无上的呼诉》 青铜
罗丹主要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组,以男性为主题的算一组,以女性为主题的算一组,两组之间有互相对应的,加以比较是很有意味的事:
第一对:
男像是《青铜时代》。这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体,表现男性的长成和苏醒。
女像是《少女躯体》。我称它为《待孕的女体》。中国所谓“情窦初开”的十七八岁的女体,表现女性的长成和苏醒。
第二对:
男像是《行走的人》。沉重的壮年男子的躯体。男性本质的展现,刚健、猛壮。大步前行,任何障碍都阻挡不得。
女像是《夏娃》。丰实的中年女人的躯体。女性本质的展现,容忍、坚毅。她已经怀孕,为育养并且捍卫未来的生命,她准备接受一切勤劳和苦难。
第三对:
男像是《无上的呼诉》。跪在大地上,两臂向上直伸,头仰着,向天求祈、质问,有终极问题的答案么?
女像是《神的使者——依色斯》。一个粗实的女体,没有头,她把两腿尽力劈开,一条腿用右手扳住,暴露着性器官,两腿悬空,一条铁棍从背部把雕像支起,像一个符号,一朵花,一个箭靶,一个谜。人对于生命产生了终极究竟的问题,神不给回答,而创造了女人。她向我们的肉与灵作奇异的蛊惑和召唤。
◎罗丹 《思》 大理石
第四对:
男像是《思想者》。被无数生命的问题所纠缠、困苦,凝止在那里。罗丹把它放在地狱之门的中央。
女像是《思》。一方白洁大理石上浮现起一个低头凝想的少女头。面貌细腻温柔而迷蒙。她的思想不是“提问题”、“求解答”、“怀疑”、“计划”,而是“等待”、“梦幻”、“企慕”、“遐想”。
其他还有许多像可以作比较。男组的一边是悲剧的人物,像《加莱市民》和历史人物如《巴尔扎克》、《雨果》、《波德莱尔》。女组的一边是神话里美妙的天使和缪斯,她们在历史之外,是一些灵动诱人的象征的人物。
记得雕塑教室第一次来男模特儿时,我真是大吃一惊。因为一向看惯了女人身体的丰腴圆实,突然看到男体扁平的胸膛,狭小的骨盆,无受孕可能的腹,干硬的四肢……简直不能忍受,好像看到一种可怜的怪诞离奇的昆虫。待忽然听到旁边法国太太的欢呼:“好模特儿!”我这才猛醒过来,知道该用另一个标准去衡量,换一种眼光去观察。在那个躯体里有另一套规律在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