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核心素养

二、历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深化的基点,它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未来教育规划战略提出的。教育理论界对核心素养的主要观点如下。

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它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

素养是指同职业上的实力和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

基础教育界所称“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合地看,历史教育界提出了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核心素养三个概念,不同视角得出的界定各不相同。这里面既有语境、视角差异,又有关注主题的不同偏重。其中,他们更多地将历史核心素养看成是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品质的有机统整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