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片的生动性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距离过去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非常遥远,加上从古至今文字和有关词意的变化,外加学生所处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学生所面对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古人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他们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当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时,只凭相关的语言描述或者文字记载很难在头脑中勾画出相关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例如特定的历史场景、历史特征等。但是如果老师在讲课时合理使用图片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可以增加历史的生动性。对某一历史事物的文字表述来说,图片表述有更强的生动性,生动性是图片的基本特点。对于中学生而言历史事件是发生在漫长历史河中的一件事情,只从文字表述了解是非常枯燥的,但是教师如果在实际的课堂中使用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把鲜明的历史形象呈现给学生,那么关于这件历史事件在学生头脑中就不再单单是一个历史符号。历史图片让历史事件在学生头脑中“活了”起来,这离不开历史图片的生动性。2001人教版中在《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中讲到东汉的冶铁水排。凭着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很难想象冶铁水排的样子,但是这一课中有一幅“冶铁水排模型”的图片,学生们通过观察这幅模型图,可以生动地感知冶铁水排的样子。第12课中的“蒙古帐幕车”则向学生展示了蒙古帐幕车的外形特点。
生动性也是部编版和2001人教版这两个版本历史图片共有的一大特点。部编版中有一幅的“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就生动形象地展示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的仪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讲解“臣服礼”和“授职礼”是封君和封臣关系形成中最重要的仪式,根据图片上人物的着装和动作并结合相关的文字描述向学习者解释什么是“臣服礼”或“委身式”和“授职礼”。“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的图片则形象生动的展示了这一过程。让学生对“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这一仪式产生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这一部分内容。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教师在讲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时,有一部分是介绍苏美尔发明的楔形文字的,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们进行简单介绍,学生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获得楔形文字的正确表象。教材中有一张“楔形文字”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楔形文字的形状,教师可以运用这张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