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评价
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案,也应在历史教学中正常运行,切不可以原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评价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与学,应由过去的注重知识的评价,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现在与此课程理念完全匹配的评价机制还未健全,应当对学生平时表现,如上课参与情况,资料收集情况,动手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制订相应的奖惩方案。为此,首先,应结合教学实践制定一份相应的“历史课堂评价一览表”,此表包括:课堂表现、资料收集、作业作品、自我测评、思路创新等,力争把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记录下来,作为考查学生的一个标准;其次,在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相应的测试题,再结合期中期末的卷面成绩对其进行总评,即将学生的笔试和动手、动口的能力结合起来。这种评价虽然不全面,也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但是,它可以使教师及时调整历史的课堂教学,弥补从考试中发现的教学中的真空地带;也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努力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内容,最终使历史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所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用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来研究历史现象,培养探究精神,提高与人协作、共同探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收集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促进者,要着眼于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要在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成为他们成才和成长的促进者,发挥好指导和帮助作用,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体验和自我展示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充分发展个性专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