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运用的策略
(一)丰富学科活动,提高问题意识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历史教学素材的匮乏。教师上课成为背书。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多媒体进入一线课堂,教师为了适应时代要求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视频、音频、历史图片等丰富的历史素材为教师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传统的背书已经被淘汰,丰富的历史素材有利于教师构建真正富有历史气息的课堂。通过视频、音频、历史图片的有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原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如此,历史课堂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教师想要培养学生提出更加有效的问题,就要设计不同类型的丰富的历史学习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探寻历史文物和拜访革命前辈的方式进行历史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作业设计成学生观看教师精心挑选的历史剧和电影,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产生探究历史奥秘的浓厚兴趣。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生成有效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思维。
(二)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提出问题
大多数学生习惯一哄而起地回答问题,如果单独回答问题就会很抗拒和羞涩,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害怕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不足会导致学生和老师的偏见甚至嘲笑,为了避免尴尬往往会选择被动地逃避。教师想要发挥提问教学法的作用,不仅需要有效的问题设计,还应该构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回答的问题教学的课堂,以求师生合力现场生成新的有效的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传统课堂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开创性思维的培养。一个好的教师一定不是板着脸进入课堂,一定不会把私人感情带入课堂,一定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探究是已知和未知产生剧烈的思维火花的探究过程,是通往未知彼岸的康庄大道。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探寻,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其阐述了问题教学的核心和重要性。有效提问是实现问题教学重要性的最重要的关键点。有效提问通常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过程。
好的教师一定会面带微笑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才会乐于敢于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所以现在出现很多老师的课堂非常严肃,学生正襟危坐,教师口吐莲花,孩子全程回答低质低效甚至无效问题,一节貌似节奏感很强的课程其实学生毫无收获,成为一堂表演课。
(三)创设情境,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提出好问题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关键是提出好问题。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如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这样设计的问题针对性很强。否则提问不具有针对性,学生摸不着头脑,回答不准确积极,既影响教学效率,又导致师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摩擦甚至相互埋怨。一节课中教师不能随意过多地提问,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注意力,从而会引起学生的不耐烦。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问,收到的回答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时进行,也可以在两个问题之间过渡时进行,还可以在讲授完整节课后的总结概括时设置问题,此外还可以在复习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反思。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回答应根据问题的难度,观察学生的思考情况。
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设置问题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问题过难或过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保证问题类型的完整,分层设计问题。一般的问题有基础型问题、应用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以及评价型问题六种,这几种问题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各不一样。同时教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是否涵盖了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避免忽视部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注意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也就会自然融入教学团队这个大家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将会有更大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应该循序渐进地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教师提问要步步逼近,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通过连续设问,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了解性到理解性的深入,这样逐步地递进,使学生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思维[2]。”
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初中学生要培养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否则就是无效的探究互动,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和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采用以上策略进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和历史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有意设置陷阱,进行引诱提问,故意让学生“犯错误”,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分析,得出结论性的答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问题设计是否合适,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以上就是笔者三年多来教学经验总结和研究的几点感想,稍后会在教学实例中加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