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探析
(一)激发历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而在新课改理念之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去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的改变,以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去:促使其主动学习,进而在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如何与学生正确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及乐于接受的氛围进行了解,从而投其所好选择更符合初中学生实情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才能够主动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在历史学习当中感知快乐。当然,历史是一门较为严肃的学科,涉及内容极为广泛,这也是众多初中学生对该课程感觉枯燥无趣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可在严肃教学中以趣味性方式导入,不仅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历史知识中发人深省的道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进而增强其责任意识。
(二)重视课堂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善用丰富的情感教育方式去讲解历史知识,通过极富情感色彩的动作、语言、神情去向学生展开教育,让历史知识中的人物形象、背景环境能够更加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教师的丰富情感表达之下,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感染而带着情感投身对历史知识学习,从而在想象力的发挥下去主动还原历史情境,感知其中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历程,在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三)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学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讲解,通过深度挖掘去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事件中的问题,从而积极探寻求解答案,助力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开动脑筋去主动探索历史问题,通过思维的发散开拓去主动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同时助力其责任意识的养成,增强自身责任感。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待学生责任意识已具雏形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责任含义有更深感悟,教师则应跳脱课堂与教材,多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去对责任意识进一步巩固。具体来讲,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纪念馆、博物馆、烈士广场等地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去聆听无数优秀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富强而前赴后继的感人故事,从而在极具画面感的故事中去感受责任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所在城市的历史史实进行收集,对其中的光荣事迹进行了解,从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认识城市的历史发展,其责任意识便会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