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图片在教学创新中应用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自己讲课的需要,可以在教学各个环节灵活地运用教材图片,可以使它们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结构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单一化、凝固化的。”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说明教材图片是如何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突破重难点、课堂过渡、课堂小结等这些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一)巧用图片导入新课
导入是一节课最先进行的教学步骤,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除此以外还可以达到“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认知准备,促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的目的。怎样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教师可以运用教材图片进行直观导入。运用教材图片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片。基本上每一课中都有多幅图片,也不是每一幅图片都适合用在课堂导入环节。所以在选择作为导入环节的图片时应该注意几点问题。第一,进行导入的图片要有代表性,能展示本课的主要内容。第二,进行导入的图片在数量上要适量,因为课堂导入的时间有限,不能在导入环节占用大量时间,否则会妨碍其他课堂环节的进行,进而妨碍授课进度的完成。所以在导入图片数量选择上要适量。第三,在运用图片创设情景时“要有思想性与情感性,能升华家国情怀,便于价值观教育”。第四,图片的选择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要能把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到学习的知识上。所以在使用教材图片进行导入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二)运用图片进行提问
提问的基本含义是提问题要求回答。而具体到课堂上的提问,就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等进行师生问答的形式。老师进行提问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学习内容的一个评价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它是不能缺少的。历史图片和文字相比有着生动形象的优势,更符合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思维和生理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还要以学情为依据进行问题设置,例如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的设置应简单明了。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图片进行提问,它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的能力。教师在利用图片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首先要选择使用的教材图片符合提问的要求,其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观察、分析图片的过程进行指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图片都适合进行课堂提问,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仔细甄别。
(三)运用图片突破难点
一节课的难点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重点进行讲解和突破的,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他们通过自己阅读相关文字无法进行理解和掌握的。所以,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掌握难点时可以合理使用图片,运用图片把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多种材料进行讲解。
(四)运用图片巧设过渡
现在部编版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不是都属于同一个章节,而是分别属于不同的小的子目录。虽然部编版教材中每一节课都包含着不同的子目录,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不能分割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时要注重每个子目录内容之间的过渡,而不仅仅是把知识点讲到就行,否则容易造成一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割裂,破坏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既妨碍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能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来完成知识之间的过渡,好的章节过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清晰,也可以保持每个子目之间的连接,从而保持内容之间的系统性。教材图片在内容的衔接过渡中也有着其他过渡方法所没有的优点。
(五)运用图片进行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用很短的时间对新授知识所做的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课堂小结也是包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师生更好地提炼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建立起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进行良好课堂小结的习惯,导致一节课匆匆结尾。凡事有始有终,课堂小结在授课活动中处在一个结尾性的环节。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那么这个过程就缺少了完整性。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必须利用好每一分钟,因此给课堂小结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课堂小结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